[发明专利]一种监测玉米赤霉烯酮的光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40204.9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72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由天艳;罗莉君;李丽波;刘晓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30 | 分类号: | G01N27/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监测 玉米 赤霉烯酮 光电 化学 适配体 传感器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监测玉米赤霉烯酮的光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首先,将柠檬酸铵加入到超纯水中,进行第一次加热反应,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从无色变为亮黄色,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得到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溶液,记为NGQDs溶液;然后将NGQDs溶液和二水合醋酸锌加入到N,N-二甲基甲酰胺中混合均匀,进行第二次加热反应,反应结束后,在冷却至室温后,得到的产物分别用乙醇和超纯水洗涤离心三次,真空干燥,得到的氧化锌氮杂石墨烯量子点复合材料,记为ZnO-NGQDs复合材料,室温避光放置;
(2)将ITO电极进行裁剪后依次在氢氧化钠溶液、超纯水和乙醇中超声,超声后晾干;再取绝缘胶带覆盖电极部分区域,并在绝缘胶带表面开设圆形孔洞;
(3)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ZnO-NGQDs复合材料加入水中,得到ZnO-NGQDs溶液;然后将溶液滴加到经步骤(2)处理后电极表面的圆形孔洞处,晾干,得到的产品标记为ZnO-NGQDs/ITO;
(4)将N-羟基琥珀酰亚胺和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加入缓冲溶液中,得到含有EDC和NHS的混合溶液,滴加到步骤(3)制备的电极的圆形孔洞处,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孵育,然后室温下晾干;
(5)在步骤(4)得到晾干后电极表面的圆形孔洞处修饰氨基功能化的ZEN适配体,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进行孵育,得到光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标记为Apt/ZnO-NGQDs/ITO;
(6)取多个步骤(5)得到的Apt/ZnO-NGQDs/ITO,分别在表面的圆形孔洞处修饰不同浓度的ZEN标准溶液,其中Apt/ZnO-NGQDs/ITO和浓度一一对应,室温下静置反应一段时间;然后,再经Tris-HCl溶液对电极进行清洗,得到的产品标记为ZEN/Apt/ZnO-NGQDs/ITO;在三电极体系中,将得到的ZEN/Apt/ZnO-NGQDs/ITO作为工作电极,Ag/AgCl电极为参比电极,铂丝电极为对电极,在PBS缓冲溶液中,施加偏置电压,检测并记录光电流信号,建立ZEN溶液浓度和光电流信号的对应关系的标准线性曲线;
(7)将霉变谷物经过处理和提取得到样品溶液,修饰在步骤(5)得到的产品Apt/ZnO-NGQDs/ITO上,进行检测获得的光电信号,然后代入步骤(6)建立的标准曲线中,得到该溶液中ZEN的浓度,从而推算霉变谷物中产生ZEN的含量,实现对谷物霉变产生的ZEN的监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玉米赤霉烯酮的光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柠檬酸铵和超纯水的用量比为2 g:60 mL,所述第一次加热反应的加热温度为180~200 ℃,反应时间为20~40min,氢氧化钠浓度为1 mg mL-1,调节pH值为7.0;所述加热反应保持密封且常压的环境下进行。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玉米赤霉烯酮的光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NGQDs溶液、二水合醋酸锌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用量比为1~20mg:115 mg:30 mL;所述第二次加热反应的反应温度为90~100 ℃;反应时间20~60min。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玉米赤霉烯酮的光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裁剪后的ITO电极是长为2 cm宽为1 cm的长方形氧化铟锡电极;所述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1 M;所述圆形孔洞的直径为6~10 mm。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玉米赤霉烯酮的光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ZnO-NGQDs溶液的浓度为2~6 mg mL-1,用量为10~25μL;所述晾干具体为红外烤灯下晾干,时间为10~20min。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玉米赤霉烯酮的光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混合溶液中EDC和NHS的终浓度分别为0.005 M和0.01 M;所述缓冲溶液为pH值为7.4 的PBS溶液;所述滴加的用量为5~15 μL,室温下孵育的时间为0.5~2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020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