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评价卷烟包灰效果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40668.X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417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东;苏海建;蒋光伟;李玉辉;王青海;于龙国;张帅;崔伟;李洪涛;刘利锋;刘开俊;张莎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84 | 分类号: | G01N21/84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郑平 |
地址: | 250014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评价 卷烟 效果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评价卷烟包灰效果的方法。该评价方法把卷烟包灰效果评价指标分为持灰能力和包灰能力,持灰能力评价指标有:紧度、弯曲、外翻、裂纹、脱落5项,在静态和动态两种状态条件下,分别对静态和动态分置不同权重;针对5项评价指标也分别设置不同的权重;参照对照标准及持灰能力评分标准,对目标卷烟样品进行评价,得出持灰值;包灰能力评价指标有裂口率1项;持灰值与包灰值之间的乘积为卷烟包灰效果的综合得分,得分越高包灰效果越好,越小包灰效果越差。该方法能够充分考虑卷烟烟支静态、动态情况下的包灰特征,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卷烟烟支燃吸的包灰效果,可以更客观有效的对卷烟烟支包灰效果进行评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卷烟产品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综合评价卷烟在燃吸过程中包灰效果的方法,主要是分别在静态、动态情况下对燃吸烟支包灰效果进行评价和检测,并综合评判卷烟烟支燃吸的包灰效果。
背景技术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多年来,消费者对卷烟产品抽吸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在关注卷烟内在质量的同时,越来越注重抽吸过程中烟支包灰情况,厌恶卷烟抽吸过程中烟灰的炸裂、脱落等现象。这就促使卷烟企业开始把烟支燃吸包灰效果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进行评价研究。
由卷烟烟支的构成可知,卷烟烟支是由烟丝、卷烟纸、接装纸和滤棒四大部分构成,只有烟丝、卷烟纸参与燃烧。由于烟丝、卷烟纸性能不同,在卷烟烟支点燃后,其烟丝灰分和卷烟纸灰分呈现的状态是多变且不规则的。现有技术一般运用直观观察去判断燃吸烟支的包灰效果并不科学,更无法避免人为因素造成评判误差。
另一方面,卷烟包灰是消费者比较在意的关注点,从而促成卷烟工业企业对卷烟包灰的重视和研究。消费者在吸烟过程中,烟支灰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疏松、弯曲、开裂、外翻、脱落等的直观现象,这些现象是由复杂因素影响的。对于以上吸烟过程中的烟支灰柱出现的现象,烟草行业统一的认识是卷烟的包灰问题,但针对卷烟包灰并没有一个清晰确切的定义描述,且对此的评价切入点也不一而足。
例如:专利CN102192878A公开了一种卷烟包灰性能的测定方法,但其只把包灰性能简单的以卷烟抽吸后烟柱灰片裂口面积占总面积的比值进行测定,太过简单,并不能完整的对卷烟包灰进行更为全面的涵盖。
专利CN105783647A公开了一种卷烟持灰力的测定方法,该专利中定义的卷烟持灰能力是指卷烟自由燃烧时烟灰掉落瞬间的柱状烟灰的长度即卷烟燃烧时烟灰保持最大长度,以这个长度的长短衡量卷烟持灰能力,以此确定持灰能力的测定方法。灰柱掉落长度可以直接的衡量卷烟的持灰能力,但一方面,灰柱掉落只是卷烟包灰诸多现象中的一种,而另一方面,持灰能力也不能简单的以灰柱掉落长度进行更为全面的涵盖,例如:存在以下情况,随着烟支燃烧的推进,由于灰柱外围疏松原因,灰柱灰片、灰分会存在散落,但整个灰柱却保持较大长度,但显然不能将其等同于卷烟的持灰能力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综合评判卷烟烟支燃吸包灰效果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充分考虑卷烟烟支静态、动态情况下的包灰特征,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包灰效果,为卷烟产品开发和维护提供支撑。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评价卷烟包灰效果的方法,包括:
静态燃吸持灰评价、动态燃吸持灰评价、静态燃吸裂口取像、动态燃吸裂口取像;
对静态燃吸和动态燃吸持灰评价结果进行统计;
对静态燃吸和动态燃吸裂口的图像进行分析计算;
对上述的统计、计算结果进行综合计算评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06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