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性外露型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42033.3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95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匡礼彬;金幺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匡礼彬 |
主分类号: | C09D175/14 | 分类号: | C09D175/14;C09D7/61;C08G18/67;C08G18/66;C08G18/48;C08G18/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100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性 外露 组分 聚氨酯 防水涂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涂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漏型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所述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组成:二异氰酸酯15‑30份,端羟基聚醚20‑35份、丙烯酸酯2‑8份、潜固化剂0.5‑3份,增塑剂6‑14份、颜填料15‑35份、溶剂8‑24份、抗氧剂0.5‑3份、引发剂1‑3份、高性能改性助剂3‑10份;所述高性能改性助剂为双羟基离子液体结构,其阳离子为对称的双羟基结构,可与二异氰酸酯和端羟基聚醚聚合形成嵌段结构;阴离子为NTf2¯结构,分子体积较大,聚合时由于其静电作用可以均匀的吸附在链的两端,从而增大了链与链间的空隙,进而增加了高分子链的运动幅度提高韧性;另一方面,阴离子具有较高的耐温性能,C‑F键还具有较强的耐磨性能,进一步提高了涂料的耐高温和耐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涂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露型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氨酯防水涂料是聚氨酯合成材料应用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于聚氨酯涂料涂膜具有弹性且延伸性好,抗拉强度高,粘结性好,体积收缩小,涂膜防水层无接缝,对基层裂缝伸缩性的变形有较强的适应性,施工维修方便、在任何结构复杂的基层表面均易于施工等特点,可用于建筑物不同部位的防水堵漏,故成为建筑防水的主要材料之一。
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时不存在计量误差,对施工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不高,粘度较低,施工容易,同时适用期长、性能稳定、使用方便、适用面广。因此,近年来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的使用量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受到用户的肯定。单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已经成为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发展方向。
为解决聚氨酯防水涂料耐老化性差,不能外露的情况,中国专利CN201610843230.3公开了一种单组份外露型聚氨酯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反应容器内加入聚醚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增塑剂、颜填料,分散均匀,搅拌升温,真空脱水;降温后加入二异氰酸酯,搅拌升温反应;加入扩链剂反应;加入二异氰酸酯三聚体继续反应;降温后加入溶剂,搅拌;降温后加入催化剂、紫外线吸收剂、紫外线稳定剂、抗氧剂、消泡剂,搅拌均匀后,在真空下脱泡出料,制得成品。本发明大幅提升了涂料的力学性能和耐候性能,但其环境适应性和耐磨性能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性外露型单组分防水涂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组成:二异氰酸酯15-30份,端羟基聚醚20-35份、丙烯酸酯2-8份、潜固化剂0.5-3份,增塑剂6-14份、颜填料15-35份、溶剂8-24份、抗氧剂0.5-3份、引发剂1-3份、高性能改性助剂3-10份。
所述高性能助剂为双羟基离子液体结构,具体结构为:
该结构阳离子为对称的双羟基结构,可与二异氰酸酯和端羟基聚醚聚合形成嵌段结构;阴离子为NTf2-结构,分子体积较大,聚合时由于其静电作用可以均匀的吸附在链的两端,从而增大了链与链间的空隙,进而增加了高分子链的运动幅度提高韧性;另一方面,阴离子具有较高的耐温性能,C-F键还具有较强的耐磨性能,进一步提高了涂料的耐高温和耐磨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二异氰酸酯为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脂肪族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所述端羟基聚醚为PPG类聚醚多元醇、POP类聚合物聚醚多元醇和PTMEG类聚四氢呋喃型多元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丙烯酸酯包括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二甲基丙烯酸乙酯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潜固化剂包括2-异丙基恶唑烷、2,2-二氢恶唑烷、2-异丙基-N-羟乙基-恶唑烷或2,2-二氢-N-羟乙基恶唑烷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增塑剂包括壬酯、氯化石蜡、柠檬酸酯类增塑剂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匡礼彬,未经匡礼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20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