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长度角度可调的引流线抱箍撑杆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42164.1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467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童雄伟;方雄伟;蒋晋;胡云飞;阙凌峰;李青杉;张越;沈海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龙游县供电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衢州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02 | 分类号: | H02G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24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长度 角度 可调 引流 线抱箍 撑杆 | ||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针对现有技术的引流线支撑杆携带不便及易引发引流线扭折的问题,公开了一种长度角度可调的引流线抱箍撑杆,包括抱箍(1),绝缘杆(2)及卡线块(3),所述抱箍(1)和所述卡线块(3)分别可拆卸的位于所述绝缘杆(2)两端,所述绝缘杆(2)为伸缩杆,所述卡线块(3)相对于绝缘杆(2)可发生转动。本发明提供一种长度角度可调的引流线抱箍撑杆,该支撑杆的绝缘杆可自由伸缩,便于携带,可根据人员作业空间的需要自由调节绝缘杆的长度,便捷高效;卡线块可实现360°自转动加十字圆弧转动,以适应多角度引流线的引需求,避免角度较大而夹持的时候导致引流线弯折,引起引流线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长度角度可调的引流线抱箍撑杆。
背景技术
电力行业中,在进行带负荷更换柱上断路器、隔离开关、更换变压器及接空载电缆线路连接引线等作业中,带电作业时,需要采用绝缘引流线为旁路短接设备的主要装置,绝缘引流线进行设备短接工作来临时供电,再将区域内的设备或线路进行停电后作业,但是绝缘引流线的放置及固定存在以下问题:放置绝缘引流线的电杆及其他金属构件必须进行绝缘隔离(包裹遮蔽),程序复杂,耗时长;配电线路电气设备布置密集,人员作业范围狭窄,易发生作业人员碰触引流线,造成连接点松动情况,严重影响作业进度;拆除时程序复杂,耗时长。
申请号CN201410086235.7,专利名称“带电作业引流线支架”,本发明涉及一种带电作业引流线支架,其特征在于:套管(2)上均匀排列有若干通孔(21),套管(2)后端通过一T型板(22)与固定装置(4)连接;所述的活动杆(1)上设有与通孔(21)适配的弹性销(11),活动杆(1)的端部设有固定夹(5);固定装置(4)由左半圆形支架(41)及右半圆形支架(42)构成,左半圆形支架(41)和右半圆形支架(42)的一端铰接,其中左半圆形支架(41)的另一端固定在T型板(22)一侧,右半圆形支架(42)的另一端略有收缩并与T型板(22)的另一侧活动连接,使右半圆形支架(42)可以打开,方便固定在电力杆路上;本发明可有效固定带电作业引流线,大幅度的减少了停电次数,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其不足之处在于,支架的固定杆无法实现自由伸缩,携带不便,引流线固定夹无法转动,无法适应引流线的多个夹持方向,易引发引流线的扭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引流线支撑杆携带不便及易引发引流线扭折的问题,提供一种长度角度可调的引流线抱箍撑杆,该支撑杆的绝缘杆可自由伸缩,便于携带,卡线块可实现360°自转动加十字圆弧转动,以适应多角度引流线的引需求,避免引流线弯折,引起损伤,该撑杆结构简单,绝缘引流线固定牢靠,而且扩大了作业范围,安装拆除均快捷迅速,有效的提高了作业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长度角度可调的引流线抱箍撑杆,包括抱箍,绝缘杆及卡线块,所述抱箍和所述卡线块分别可拆卸的位于所述绝缘杆两端,所述绝缘杆为伸缩杆,所述卡线块相对于绝缘杆可发生转动,卡线块相对于绝缘杆可发生的转动为360°自转动加十字圆弧转动,所述卡线块还包括转动节,所述转动节一端与所述卡线本体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转动节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圆球,所述圆球位于所述圆形凹内,所述圆球与所述圆形凹内侧挤压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龙游县供电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衢州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浙江龙游县供电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衢州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21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元素识别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 下一篇:摄像头系统及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