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介质波导滤波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42684.2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421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李陆龙;岳月华;姜华;韩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1/212 | 分类号: | H01P1/2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王忠浩 |
地址: | 新加坡卡文迪***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介质波导 滤波器 | ||
本发明涉及滤波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所述介质波导滤波器包括一体压制成型的介质本体和设置在所述介质本体表面导电层;所述介质本体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介质本体上设有多组盲孔以形成多个谐振部;每个谐振部内开设两个盲孔,每个谐振部的一个盲孔开设在所述第一表面,每个谐振部的另一个盲孔开设在所述第二表面。本发明的介质波导滤波器改善了滤波器的带外抑制宽度过窄的问题,有效改善了谐波抑制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滤波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
【背景技术】
在5G时代,由于大规模天线技术对大规模天线集成化的要求,滤波器需要更加小型化、集成化和轻量化。滤波器是一种选频装置,可以使信号中特定的频率成分通过,从而极大地衰减其它频率成分。现有的介质波导滤波器,由于介质材料高介电常数的原因,会带来高次模的拉近,造成了带外抑制宽度过窄的问题,导致带外抑制宽度无法满足要求。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滤波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改善带外抑制宽度过窄问题的介质波导滤波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所述介质波导滤波器包括一体压制成型的介质本体和设置在所述介质本体表面导电层;所述介质本体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介质本体上设有多组盲孔以形成多个谐振部;每个谐振部内开设两个盲孔,每个谐振部的一个盲孔开设在所述第一表面,每个谐振部的另一个盲孔开设在所述第二表面。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谐振部内的两个盲孔相对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盲孔位于所述谐振部的表面的中心。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谐振部的数量至少为四个,所述谐振部分别包括一个输入谐振部、一个输出谐振部和至少两个普通谐振部,所述输入谐振部和所述输出谐振部相邻设置,所述输入谐振部的位于第二表面的盲孔为输入盲孔,所述输出谐振部的位于第二表面的盲孔为输出盲孔,所述输入谐振部、输出谐振部和普通谐振部内的其他盲孔为谐振盲孔。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输入盲孔和所述输出盲孔的直径相等,所述谐振盲孔的直径大于所述输入盲孔的直径。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谐振部包括两列,所述输入谐振部和所述输出谐振部位于所述介质本体的端部。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介质波导滤波器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开设有所述输入盲孔或所述输出盲孔的谐振部位于所述介质波导滤波器的第一端。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介质本体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还各开设有一耦合盲孔,两个所述耦合盲孔相对设置且位于两个谐振部之间。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耦合盲孔位于所述第二端。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介质本体上还开设有贯穿所述介质本体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隔离槽,所述隔离槽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谐振部之间。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介质波导滤波器包括一体压制成型的介质本体和设置在所述介质本体表面导电层;所述介质本体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介质本体上设有多组盲孔以形成多个谐振部;每个谐振部内开设两个盲孔,每个谐振部的一个盲孔开设在所述第一表面,每个谐振部的另一个盲孔开设在所述第二表面,介质波导滤波器改善了滤波器的带外抑制宽度过窄的问题,有效改善了谐波抑制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介质波导滤波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介质波导滤波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介质本体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未经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26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