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腔内封堵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42706.5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10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胜;李安伟;宋阅韬;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唯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A61B17/1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熊永强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堵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腔内封堵器,包括:网状骨架,所述网状骨架为中空结构,所述网状骨架包括两端面及连接于两端面之间的侧面;阻流膜,形成于所述网状骨架上,所述阻流膜包括两端面及连接于两端面之间的侧面;及促栓件,形成于所述腔内封堵器的表面;其中,所述网状骨架的侧面及/或所述阻流膜的侧面为凹凸表面。本申请中的腔内封堵器压缩后体形较小、能够快速释放封堵假腔、能促进假腔血栓化。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腔内封堵器。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疗。简单的讲,介入治疗就是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透视机等)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和明显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
作为介入治疗的植入物,封堵装置可用于封堵人体和/或动物体内的缺损开口、或组织破口、内腔、器官通道。例如,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的先天性心脏病治疗,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鞘管未闭等缺损开口的封堵,其主要的原理是通过封堵装置将左右心房间的“漏洞”、左右心室间的″漏洞″、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的通道堵住。
另一方面,主动脉夹层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主动脉内膜、中膜撕裂,主动脉内膜与中膜分离,血液流入,主动脉腔被分隔为真腔和假腔,典型的主动脉夹层可以见到位于真、假腔之间的分隔或内膜片,真、假腔可以相通或者不通。目前用于治疗主动脉夹层的传统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一般是通过封闭原发破口,减少假腔压力以实现主动脉重塑的目的。然而,数据表明临床上在7%~20%的病例中,难以达到以上目的,原因是主动脉夹层的假腔未完全血栓化。远端裂口的存在及持续地灌注(假腔未血栓化)增加假腔持续地增大的风险,相应地增加夹层进一步撕裂及夹层瘤破裂的风险,同时也增加腔内修复术后外科再干预的几率。目前,临床上在标准的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实施后采用封堵辅助技术,以促进假腔血栓化。
通过介入方法将封堵器送达人体和/或动物体内的缺损开口、组织破口、内腔、器官通道所经过的入路途径,包括人体动静脉和/或心脏,可以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其中,封堵器要求具有合理的设计,例如压缩后体形较小、能够快速释放封堵假腔、能促进假腔血栓化、等。现有的封堵器常常不能同时满足上述要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后体形较小、能够快速释放封堵假腔、能促进假腔血栓化的腔内封堵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腔内封堵器,包括:网状骨架,所述网状骨架为中空结构,所述网状骨架包括两端面及连接于两端面之间的侧面;阻流膜,形成于所述网状骨架上,所述阻流膜包括两端面及连接于两端面之间的侧面;及促栓件,形成于所述腔内封堵器的表面;其中,所述网状骨架的侧面及/或所述阻流膜的侧面为凹凸表面。
本申请提供的腔内封堵器中,所述网状骨架易于压缩,且压缩后体形较小并且能够快速释放从而封堵假腔;并且,所述网状骨架上形成有阻流膜,释放后阻流膜能够与假腔较好的贴合,且贴合面积较大,从而能够较好的封堵假腔;另外,本案的腔内封堵器表面形成有促栓件,释放后,形成促栓件效应对假腔内的血液进行扰流及对假腔进行填充,可以促使假腔血栓化;进一步,本案的所述网状骨架的侧面及/或所述阻流膜的侧面为凹凸表面,可以提高腔内封堵器的适应性,使腔内封堵器在假腔中可以随假腔形态发生弯曲,以充分贴合腔壁以封堵假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腔内封堵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腔内封堵器的剖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唯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唯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27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冷装置以及烟机
- 下一篇:网络业务的生命周期管理的授权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