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味阻燃汽车线束用电缆料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43665.1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4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召选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浩正辰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23/06;C08L69/00;C08L83/04;C08L67/00;C08K13/04;C08K7/26;C08K3/30;H01B3/44 |
代理公司: | 苏州谨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5 | 代理人: | 唐静芳 |
地址: | 21533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味 阻燃 汽车 用电 组合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味阻燃汽车线束用电缆料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重量份组成为:50‑60份聚烯烃树脂、10‑20份无醇增塑剂、3‑10份纳米二氧化硅、2‑5份钙锌复合稳定剂、15‑20份低密度聚乙烯树脂、2‑8份无机阻燃剂,以及0.2‑0.4份抗氧剂。通过该无味阻燃汽车线束用电缆料组合物制得的汽车线束具有无味、阻燃效果好等特性,且无卤族元素,对环境友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味阻燃汽车线束用电缆料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属于电线线缆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基于聚氯乙烯树脂的组合物通常作为汽车线束中的包覆线,虽然其具有良好的阻燃和耐磨性能,但是,聚氯乙烯树脂往往会因焚烧或车辆事故火灾而燃烧产生大量卤素气体之类的有害物质,从而造成环境问题。
并且,由于现有的聚氯乙烯树脂的组合物中添加了大量的增塑剂、稳定剂和润滑剂等低分子物质,例如,常规的增塑剂因酯化反应而残余的低分子直链醇和副生的异构醛、醇等气体性挥发物;而该直链醇和副生的异构醛、醇等气体性挥发物采用工业蒸馏手段是难以从增塑剂中完全去除的,因此使得其加工得到的汽车线束具有难闻、有害的气味。
基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无味、无卤素,且具有良好阻燃效果汽车线束用电缆料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味阻燃汽车线束用电缆料组合物的制备方法,通过该组合物制得的汽车线束具有无味、阻燃效果好、耐磨等特性,且无卤族元素,对环境友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味阻燃汽车线束用电缆料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50-60份聚烯烃树脂、3-10份纳米二氧化硅、2-5份钙锌复合稳定剂、15-20份低密度聚乙烯树脂、2-8份无机阻燃剂,以及0.2-0.4份抗氧剂在150±10℃下低速搅拌混合,随后升温至200±20℃,缓慢加入10-20份无醇增塑剂搅拌均匀,得到无味阻燃汽车线束用电缆料组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聚烯烃树脂为聚乙烯树脂或聚丙烯树脂。
进一步地,所述无醇增塑剂由聚酯增塑剂和聚碳酸增塑剂复合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聚酯增塑剂为己二酸增塑剂,所述聚碳酸增塑剂为二氧化碳基聚合物。
进一步地,在所述无醇增塑剂中,所述己二酸增塑剂与二氧化碳基聚合物的质量比为1:4。
进一步地,所述聚烯烃树脂的聚合度为1600~2000。
进一步地,所述聚烯烃树脂为聚丙烯树脂。
进一步地,所述无味阻燃汽车线束用电缆料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同时加入1-3份重量份的硫酸钡和硅酮粉体在150±10℃下低速搅拌。
进一步地,所述纳米二氧化硅为活性气相纳米二氧化硅。
进一步地,所述活性气相纳米二氧化硅的密度为0.1-0.2g/cm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无味阻燃汽车线束用电缆料组合物的制备方法选用特定组分和含量的聚烯烃树脂和低密度聚乙烯树脂,未采用含有卤族元素的材料,使其对环境友好。其次,采用二氧化碳基聚合物作为主要增塑剂,完全排除了直链醇和副生的异构醛、醇等气体性挥发物的产生,并加入适量的聚酯型增塑剂来辅助调节配方硬度。故,通过该无味阻燃汽车线束用电缆料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汽车线束具有无味、阻燃效果好等特性,且无卤族元素,对环境友好。
并且,本发明还通过向组合物中加入硫酸钡和硅酮粉体,使其具有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浩正辰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昆山浩正辰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36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