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超声波检测钢管与混凝土界面的黏结状态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44862.5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48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耿进锋;王超;马磊;时洪飞;肖寒;崔大田;陈伟;汪毅;张武能;赵理;潘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9/04 | 分类号: | G01N29/04;G01N29/11;G01N29/44 |
代理公司: | 郑州知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32 | 代理人: | 季发军 |
地址: | 45005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超声波 检测 钢管 混凝土 界面 黏结 状态 | ||
1.利用超声波检测钢管与混凝土界面的黏结状态,其特征在于:当超声波垂直入射到光滑平界面时,将在第一介质中产生一个与入射波方向相反的反射波,在第二介质中产生一个与入射波方向相同的透射波。
设入射波的声压为P0(声强为I0)、反射波的电压为Pr(声强为Ir)、透射波的声压为Pt(声强为It)。
界面上反射波声压P与入射波声压P0之比称为界面的声压反射率,用r表示,即r=Pr/P0。
界面上透射波声压Pt与入射波声压P0之比称为界面的声压透射率,用t表示,即t=Pt/P0。
在界面两侧的声波,必须符合下列两个条件:
(1)界面两侧的总声压相等,即p0+pr=pt(相位关系,力平衡)
(2)界面两侧质点振动速度幅值相等,即(p0-pr)/Z1=pt/Z2(能量平衡)
由上述两边界条件和声压反射率、透射率定义得: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超声波检测钢管与混凝土界面的黏结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压反射率r和透射率t分别为:
界面上反射波声强Ir与入射波声强I0之比称为声强反射率,用R表示。
界面上透射波声强It与入射波声强I0之比称为声强透射率,用T表示。
超声波垂直入射到平界面上时,声压或声强的分配比例仅与界面两侧介质的声阻抗有关。由以上几式可以导出:
T+R=1、t-r=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超声波检测钢管与混凝土界面的黏结状态,其特征在于:钢管与混凝土二者黏结状态良好,则超声波垂直入射到钢管与混凝土黏结界面时,钢中声阻抗Z1=4.50×106g/cm2·s,混凝土中声阻抗Z2=1.07×106g/cm2·s ,则超声波在钢/混凝土界面的声压反射率r、透射率t及声强反射率R、透射率T为:
。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超声波检测钢管与混凝土界面的黏结状态,其特征在于:钢管与混凝土产生脱层,二者中间会有空气进入,当采用超声波从外部垂直入射时,这时的界面变为钢/空气界面。钢中声阻抗Z1=4.50×106g/cm2·s ,空气的声阻抗Z2=4×10-5g/cm2·s ,则超声波在钢、空气界面的声压反射率r、透射率t。
。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超声波检测钢管与混凝土界面的黏结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强反射率R、透射率T为:
。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超声波检测钢管与混凝土界面的黏结状态,其特征在于:钢管与混凝土结合状态良好时,界面的声压反射率为61%;当发生脱层时,声压反射率为100%,当黏结状态改变时,界面的对超声波的声压反射率也随之变化。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超声波检测钢管与混凝土界面的黏结状态,其特征在于:采用专用的超声波检测仪器为USMGo探伤仪,通过测定声压反射率的变换判断钢管与混凝土黏结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486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