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UART串口收发自适应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46127.8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906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天玙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38 | 分类号: | G06F13/38;G06F13/4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张超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武侯新城管***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uart 串口 收发 自适应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UART串口收发自适应方法,包括自适应电路,自适应电路包括四个信号收发接口,分为A组和B组,两两为一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空闲时,将四个信号收发接口全部设置为输入;检测四个信号收发接口的信号电平;通过信号电平判断与信号电平对应的信号收发接口为输入或输出;将A组信号收发接口的输入接口与B组信号收发接口的输出接口连通,将A组信号收发接口的输出接口与B组信号收发接口的输入接口连通。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UART串口与电平转换模块之间接反不能通信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为解决此问题导致的接口不规范和命名混乱的问题,有利于微处理器和微处理器模块的推广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一种通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UART串口收发自适应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UART串口通常被集成于微处理器中,微处理器提供商提供的微处理器串行信号一般为TTL电平,基于微处理器开发的微处理模块对外的串口电平一般也为TTL电平。但这类电平传输距离很短。
设备开发商为了提高通信的距离通常需要为串口接入电平转换芯片,比如:接入RS232电平转换芯片称为RS232串口,接入RS422电平转换芯片称为RS422串口,RS232串口可传输几十米,RS422串口可传输几百米。由于没有统一的规范,市场大量的微处理器芯片和微处理器模块的串口收发信号命名比较混乱,再加上一些厂家提供的技术手册不详,极易导致设备开发商接入电平转换芯片时串口收发信号接反而需要重新设计造成成本的浪费。同时也不利于微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模块的推广和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当UART串口的收发与电平转换的芯片收发连接相反导致不能通信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UART串口收发自适应的方法和系统,自动识别输入或输出,并接通相应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解决了UART串口与电平转换芯片搭配时收发连接相反造成无法通信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UART串口收发自适应方法,包括自适应电路,所述自适应电路包括四个信号收发接口,分为:A组信号收发接口和B组信号收发接口,所述A组信号收发接口包括两个信号收发接口,所述B组信号收发接口包括两个信号收发接口;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空闲时,将所述四个信号收发接口全部设置为输入;
S2:检测所述四个信号收发接口的信号电平;
S3:通过所述信号电平判断与所述信号电平对应的信号收发接口为输入或输出;
S4:将所述A组信号收发接口的输入接口与所述B组信号收发接口的输出接口连通,将所述A组信号收发接口的输出接口与所述B组信号收发接口的输入接口连通。
自适应电路设置于UART串口和电平转换之间,初始空闲时将所有接口设置为输入,自适应电路检测所有接口的信号,根据信号判断是输入还是输出。自适应电路再将一组的输入信号与另一组的输出信号连接起来。不管电平转换芯片或UART串口是正接或反接,均可识别到任意接口的信号是输入或者输出,自适应电路自动把电平转换芯片输入端与UART串口的输出端连通,同时把电平转换芯片输出端与UART串口的输入端连通。
进一步的,将所述A组信号收发接口的输出接口与所述UART串口的输入接口固定连接,所述A组信号收发接口的输入接口与所述UART串口的输出接口固定连接,此时不用检测所有接口的信号,仅检测所述B组信号收发接口的信号电平,根据所述信号电平,判断B组信号收发接口是输入或输出,根据判断结果,所述A组信号收发接口的输入接口与所述B组信号收发接口的输出接口连通,将所述A组信号收发接口的输出接口与所述B组信号收发接口的输入接口连通。
进一步的,当接口空闲时,所述信号电平为高电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天玙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天玙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61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