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富水岩溶发育地质的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及止浆墙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46501.4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04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卜继斌;廖志三;叶家成;潘盛欣;王红波;张少敏;林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住宅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20 | 分类号: | E02D5/20;E02D17/04;E02D15/04;E02D19/18 |
代理公司: | 广州骏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25 | 代理人: | 李国钊 |
地址: | 510075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岩溶 发育 地质 地下 连续 施工 方法 止浆墙 结构 | ||
本发明的富水岩溶发育地质的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及止浆墙结构,通过构建反映地下岩溶状况的BIM三维地质模型,可直观展示溶洞走向、分布和大小等,利用BIM三维地质模型指导在富水岩溶发育强烈区域的地下连续墙外侧设置止浆墙,防止溶洞填充的浆液流失;利用地质模型对溶洞进行分类,并采用不同的填充方式,进而根据不同填充方式优化灌浆点的布置,为溶洞浆液填充系数分析、浆量统计提供依据,更好实现溶洞灌浆填充处理的施工预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富水岩溶发育地质的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及止浆墙结构。
背景技术
地下连续墙具有地质适应性强,防水性能优异,对周边建筑影响较小的特点,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的基坑支护工程中。但当地下连续墙在富水岩溶发育地质条件下成槽施工时,易因溶洞及丰富的地下水流导致成槽施工中的泥浆流失而塌孔,或因水泥浆液的流失而影响成槽质量。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和不足,提供富水岩溶发育地质的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及止浆墙结构。
富水岩溶发育地质的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对地下连续墙岩溶发育较强烈区域进行加密补勘,构建BIM三维地质模型和地下连续墙模型;
步骤2:通过将BIM三维地质模型和地下连续墙模型进行结合对比,指导在富水岩溶发育强烈区域对应的地下连续墙位置的外侧设置止浆墙,使止浆墙与对应在地下连续墙位置内侧的溶洞形成封闭空间,防止溶洞填充的浆液流失;
步骤3:根据BIM三维地质模型分析各溶洞的分布和高度,将溶洞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溶洞为高度大于或等于1.5m的无填充或半填充溶洞;第二类溶洞为高度小于1.5m的无填充、半填充溶洞以及所有的全填充溶洞;
步骤4:确定采用钢花管灌素砼或砂浆的方式填充第一类溶洞,采用袖阀管压力注浆的方式填充第二类溶洞;并根据不同的填充方式对第一类和第二类的溶洞的灌浆点进行优化布置;
步骤5:分析第一类溶洞的浆液充盈系数;
步骤6:结合第一类溶洞的浆液充盈系数和BIM三维地质模型,计算各区域第一类溶洞填充的灌浆量预控值;
步骤7:根据各区域的灌浆量预控值,采用钢花管灌素砼或砂浆的方式填充第一类溶洞;采用袖阀管压力注浆的方式填充第二类溶洞;
步骤8:地下连续墙成槽浇筑施工及抽芯质量检测。
本发明所述的富水岩溶发育地质的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通过构建反映地下岩溶状况的BIM三维地质模型,可直观展示溶洞走向、分布和大小等,利用BIM三维地质模型指导在富水岩溶发育强烈区域的地下连续墙外侧设置止浆墙,防止溶洞填充的浆液流失;利用地质模型对溶洞进行分类,并采用不同的填充方式,进而根据不同填充方式优化灌浆点的布置,为溶洞浆液填充系数分析、浆量统计提供依据,更好实现溶洞灌浆填充处理的施工预控。
进一步地,在步骤2中,根据溶洞的分布范围及深度,通过全套管全回转钻机在岩溶发育强烈的地下连续墙外侧进行混凝土咬合桩施工,形成止浆墙。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根据溶洞的分布范围及深度进行止浆墙的施工,可控制混凝土咬合桩的水平定位分布及成桩深度,避免成桩深度过深造成浪费。
进一步地,在混凝土咬合桩桩顶以上设置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导墙,导墙上定位孔的直径D比混凝土咬合桩的桩径d大10~20mm,导墙高度为60~80mm。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导墙,可有效提高全套管全回转钻孔孔口的定位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住宅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住宅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65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