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施工废弃材料分类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46557.X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88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李付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付民 |
主分类号: | B03B5/40 | 分类号: | B03B5/40;B02C4/1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赵荣 |
地址: | 236600 安徽省阜阳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施工 废弃 材料 分类 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废弃材料分类处理装置,包括箱体和进料斗,进料斗固定在箱体顶部并与箱体内部相连通,在箱体内部设有隔墙,隔墙与箱体内底面固定连接,隔墙顶部与箱体内顶面留有间隙,隔墙两侧分别为分类腔和处理排放腔,所述分类腔内设有与箱体内壁滑动连接的升降筛网,所述箱体顶部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有螺纹杆,在螺纹杆上套装有与其螺纹转动连接的螺纹套,螺纹套插装在升降筛网上并与其固定连接,升降筛网侧面卡装在隔墙内并与其滑动连接;本装置能够对不同的建筑施工材料进行有序分类,从而避免统一处理下无法进行回收利用的情况,使用方便,一次性完成分类和处理的工作,处理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设备,具体是一种建筑施工废弃材料分类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业如今发展的越来越迅速,建筑业中会有很多的建筑垃圾产生,这样建筑垃圾往往是工作人员直接处理,工作人员在进行处理时往往非常困难,这样不仅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而且浪费了时间,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目前建筑垃圾分类处理时,除了将铁件类分离出来,其余所有废料包括纸质品、木料等全部粉碎在一起,主要用做混凝土材料、建筑用砖等,这不仅影响产品的质量,同时还大大降低了建筑物的防火性能。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7592047U提出了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装置,利用不同垃圾的比重不同,通过浮力作用进行筛分,对垃圾进行分类,但却无法对垃圾进行预先处理,并且也不能够进行连续的分类,处理方式不能连续化,仍然存在效率上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废弃材料分类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施工废弃材料分类处理装置,包括箱体和进料斗,进料斗固定在箱体顶部并与箱体内部相连通,在箱体内部设有隔墙,隔墙与箱体内底面固定连接,隔墙顶部与箱体内顶面留有间隙,隔墙两侧分别为分类腔和处理排放腔,所述分类腔内设有与箱体内壁滑动连接的升降筛网,所述箱体顶部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有螺纹杆,在螺纹杆上套装有与其螺纹转动连接的螺纹套,螺纹套插装在升降筛网上并与其固定连接,升降筛网侧面卡装在隔墙内并与其滑动连接,在隔墙位于分类腔的一侧侧面开设有导向槽,导向槽呈“T”字形,在箱体侧面上部设有与分类腔相连通的冲水管。
所述处理排放腔外侧上部设有排放门,处理排放腔外侧下部设有排出管,在处理排放腔内侧设有与其转动连接转动门,在隔墙上设有与转动门配套设置的三角搭台;在处理排放腔下部设有粉碎台,粉碎台顶面呈半圆弧形,在粉碎台上方设有挤压辊,挤压辊与粉碎台之间留有间隙,粉碎台底部与排出管相连通,在箱体后侧面设有粉碎电机与挤压辊传动连接;所述箱体下方设有液压缸,液压缸的输出端通过抬升杆与箱体底面对接,在箱体底部还设有两个固定支撑脚和两个升降支撑脚;所述升降支撑脚包括伸缩杆,伸缩杆上端通过转动轴与箱体转动连接,伸缩杆底部设有滚轮;所述分类腔底部设有污水排放管。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进料斗内壁上设有磁环。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箱体内顶面设有震动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在进行分类时,混合的垃圾通过进料斗向箱体内送入并进入分类腔中,垃圾进入后掉落在升降筛网上,先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螺纹杆转动,螺纹套与螺纹杆发生相对转动,带动升降筛网下降,通过冲水管向分类腔中加水,木质、纸质的垃圾会在浮力作用下漂浮在水面上,持续通过冲水管冲水,当水溢出时,通过溢出水的带动及冲水管加水的冲击,使得木质、纸质的垃圾先进入处理排放腔内进行处理排放,当木质垃圾处理结束后,反向启动驱动电机,带动升降筛网上升,使遗留在升降筛网上的石材、砖块、水泥等固态垃圾向处理排放腔内输送,本装置能够对不同的建筑施工材料进行有序分类,从而避免统一处理下无法进行回收利用的情况,使用方便,一次性完成分类和处理的工作,也能够进行连续的处理工作,处理效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付民,未经李付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65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