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抗生素仔猪饲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48661.2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16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陆文清;曹云鹤;董冰;乔鹏飞;曹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K50/30 | 分类号: | A23K50/30;A23K50/60;A23K10/12;A23K10/37;A23K10/30;A23K10/20;A23K20/26;A23K20/142;A23K20/22;A23K20/17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钱云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生素 仔猪 饲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抗生素仔猪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豆粕和麦麸的混合物经湿热熟化后降温,添加葡萄糖并接种酵母菌和乳酸菌后,厌氧发酵得到湿热熟化发酵料,并与乳清粉、预混料和干热熟化玉米料混合均匀即得;其中,干热熟化玉米料的淀粉糊化度大于90%,湿热熟化发酵料中球蛋白和Beta‑伴大豆球蛋白的含量均小于10mg/g。本发明通过采用湿热熟化‑厌氧发酵与干热熟化的方式预消化大宗原料,消除蛋白原料中抗原活性,提高淀粉原料的熟化度;操作简便,设备投资少,推广容易;制得的饲料蛋白含量在16‑17wt%之间,含水量在12%左右,易于被仔猪消化,利于肠道微生物的正常发育,能减少仔猪的断奶应激,推广价值良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饲料产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抗生素仔猪饲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食物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对肉、奶、蛋等畜产品的消费量不断增加,畜牧养殖得以迅速发展。随之配套的饲料研发也不断蓬勃发展,此外,由于猪肉是国内食用量最大的肉类来源,而仔猪养殖是猪养殖的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因此,仔猪饲料的研发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发展速度迅猛。
生猪的无抗生素饲养是大势所趋,也是相关政策法规的必然要求。目前,所采用的无抗生素饲料主要有如下方式:大剂量使用中草药、现场使用发酵饲料、大剂量使用活菌制剂或其它添加剂,相应地,其对原料的处理主要包括大豆膨化和玉米膨化等。
然而,以上方式或多或少均存在成本太高和使用不方便等问题,难于实际推广。
迄今为止,尚未见到有关操作简单有效、生产成本低和经济价值大的无抗生素仔猪饲料的制备方法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抗生素仔猪饲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无抗生素仔猪饲料。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无抗生素仔猪饲料在畜牧业领域中的应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抗生素仔猪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豆粕和麦麸的混合物经湿热熟化,添加葡萄糖后降温并接种酵母菌和乳酸菌后,厌氧发酵得到湿热熟化发酵料,并与乳清粉、预混料和干热熟化玉米料混合均匀即得。
具体地,本申请分别采用湿热熟化-厌氧发酵和干热熟化的方式预消化主要大宗原料,消除了蛋白原料中抗原活性,提高了淀粉原料的熟化度,进而促进饲料营养被仔猪消化。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干热熟化玉米料的淀粉糊化度大于90%。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湿热熟化发酵料中球蛋白和Beta-伴大豆球蛋白的含量均小于10mg/g。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湿热熟化发酵料、乳清粉、预混料和干热熟化玉米料的加入量质量比为(7.5-9):(1.75-2.2):(0.88-1.15):(13.75-14.8),优选为(7.88-8.65):(1.95-2.12):(0.92-1.05):(13.9-14.58)。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豆粕和麦麸的加入量质量比为3-5:1,优选为4:1。
再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乳清粉中,乳糖和蛋白质的含量分别为65-75wt%和11-13wt%;
再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预混料中,磷酸氢钙、复合氨基酸、食盐和复合维生素的含量分别为18-22wt%、10-12wt%、5-8wt%和2-3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86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VR技术的红色教育平台
- 下一篇:视杆仿生视觉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