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绿色砂浆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49580.4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841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丘长生;郑敏;李登胜;卢桂平;潘宏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东升鸿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5/02 | 分类号: | E02D15/02;E04G21/02;C04B28/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 代理人: | 张黎 |
地址: | 364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色 砂浆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绿色砂浆施工方法,在地基施工时,采用第一砂浆罐内的砂浆按照填充,在承重墙下方的承重区域采用第一砂浆罐与第二砂浆罐内的混合砂浆,在装饰墙下方的堆积区域采用第一砂浆罐与第三砂浆罐内的混合砂浆,承重墙采用第二砂浆罐与第三砂浆罐内混合砂浆,装饰墙采用第三砂浆管内砂浆;其中,所述第一砂浆罐内的砂浆密度A1大于所述第二砂浆罐的砂浆密度A2,所述第二砂浆罐的砂浆密度大于所述第三砂浆罐的砂浆密度A3。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砂浆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绿色砂浆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砂浆是以水泥为胶凝材料,以颗粒状轻质材料加水拌合制成的,但现有的传统砂浆施工过程中,如聚苯颗粒保温砂浆、珍珠保温砂浆等,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缺陷,如表面空鼓、开裂、脱落等,引起了被应用建筑物的渗漏、透风、剥落等问题,在建筑工程中越来越突出。
并且,在砂浆施工过程中,往往通过泵车直接输送砂浆,建筑物的不同层面、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施工温度及湿度均采用同一种砂浆,造成砂浆不能起到应有效果,而且造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砂浆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绿色砂浆施工方法,包括:
在地基施工时,采用第一砂浆罐内的砂浆填充,在承重墙下方的承重区域采用第一砂浆罐与第二砂浆罐内的混合砂浆,在装饰墙下方的堆积区域采用第一砂浆罐与第三砂浆罐内的混合砂浆,承重墙采用第二砂浆罐与第三砂浆罐内混合砂浆,装饰墙采用第三砂浆罐内砂浆;
其中,所述第一砂浆罐内的砂浆密度A1大于所述第二砂浆罐的砂浆密度A2,所述第二砂浆罐的砂浆密度大于所述第三砂浆罐的砂浆密度A3;
在所述第一砂浆罐的输出端通过第一输浆管输送砂浆,在第一输浆管上设置第一输浆泵以及第一输浆阀;在所述第二砂浆罐的输出端通过第二输浆管输出砂浆,在第二输浆管上设置第二输浆泵以及第二输浆阀;在所述第三砂浆罐的输出端通过第三输浆管输出砂浆,在第三输浆管上设置第三输浆泵以及第三输浆阀。
进一步地,在施工时,首先对地基区域进行施工,采用大功率泵进行抽吸,通过所述第一输浆泵抽吸,打开所述第一输浆阀,通过所述第一输浆管将砂浆输送至地基区域,砂浆按照预设第一速度V1输送至地基区域后,通过挖掘机,将砂浆层磨平,厚度10-15cm,静置2-3小时后,对所述承重区域进行施工。
进一步地,在所述堆积区域内设置两个长方体模具,以覆盖所述承重区域,通过所述第一输浆泵抽吸,打开所述第一输浆阀,通过所述第一输浆管按照预设第二速度V2将砂浆输送至堆积区域,通过所述第三输浆泵抽吸,打开所述第三输浆阀,通过所述第三输浆管按照预设第二速度V2将砂浆输送至同一堆积区域进行混合,并通过相应的工程机械进行磨平,厚度20-25cm,该承重区域完全覆盖地基,静置2-3小时,保持该区域不会塌陷。
进一步地,去除所述承重区域内设置的两个长方体模具,通过所述第一输浆泵抽吸,打开所述第一输浆阀,通过第一输浆管按照预设第三速度V3将砂浆输送至承重区域,同时,通过所述第二输浆泵抽吸,打开第二输浆阀,通过第二输浆管按照预设第三速度V3将砂浆输送至同一承重区域,在相同流速V3下输送不同密度的砂浆,厚度15-20cm。
进一步地,对所述承重墙施工,采用所述第二砂浆罐与第三砂浆罐内混合砂浆,通过所述第二输浆泵抽吸,打开第二输浆阀,通过第二输浆管按照预设第四速度V4将砂浆输送至同一承重墙施工区域,同时,通过第三输浆泵抽吸,打开第三输浆阀,通过第三输浆管按照预设第四速度V4将砂浆输送至同一承重墙施工区域进行混合,浇筑砂浆;若此时,传输压力不够,在砂浆混合后,则通过抽吸泵抽吸砂浆至承重墙施工区域,指定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东升鸿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东升鸿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95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