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时延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50543.5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76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董海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5/247 | 分类号: | H04L45/247;H04L45/28;H04L45/121;H04Q11/00;H04B10/0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荣甜甜;臧建明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处理 方法 设备 系统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时延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在第一客户设备通过第一DWDM设备、第二DWDM设备与第二客户设备进行业务传输,第一DWDM设备与第二DWDM设备通过第一路径与第二路径连接的场景下,第一DWDM设备可以执行如下方法:第一DWDM设备获取第一路径的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路径的第二传输时延,并在第一传输时延与第二传输时延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差值阈值时,对业务的传输时延进行处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时延处理技术,可以避免因第一DWDM设备与第二DWDM设备从传输时延小的路径切换至传输时延大的路径,而引发客户设备的业务传输异常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时延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光传送网(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OTN)中的密集型光波复用(dense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DWDM)是利用光纤的带宽以及低损耗的特性,采用多个波长作为载波,允许各载波信道在一根光纤内同时传输的技术。DWDM不仅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通信容量,还具有扩容简单、性能可靠、传输距离更远、网络架构更加简化等诸多优点。因此,许多通信系统通过布局OTN,将客户设备的传输距离拉远。
以第一客户设备通过OTN中的第一DWDM设备与第二DWDM设备与第二客户设备进行业务传输为例,为了确保传输可靠性,第一DWDM设备与第二DWDM设备之间通过两个路径连接。这两个路径互为保护,这样,第一DWDM设备与第二DWDM设备在其中一条路径出现故障时,可切换至另一路径进行数据传输。但是,这两个路径的传输时延可能不同。这可能导致第一客户设备与第二客户设备之间的业务传输出现异常,甚至导致业务长断。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时延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用于解决因DWDM设备从传输时延小的路径切换至传输时延大的路径,而引发的客户设备的业务传输异常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时延处理方法。当两个客户设备通过第一密集型光波复用DWDM设备和第二DWDM设备进行业务传输时,若第一DWDM设备与第二DWDM设备通过第一路径与第二路径连接,则第一DWDM设备可以执行如下方法:第一DWDM设备获取第一路径的第一传输时延,以及,第二路径的第二传输时延,并在第一传输时延与第二传输时延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差值阈值时,对业务的传输时延进行处理。
客户设备不具有提前检测不同路径的传输时延,所以不具有在路径发生切换时检测到路径发生变化和/或传输时延发生变化的能力。另外,接入DWDM设备的客户设备的种类和型号繁多且客户设备传输的业务的多元化,由客户设备对路径上的传输时延进行监控和处理实现困难。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增加DWDM设备对传输时延的处理动作,由DWDM设备在两个路径的传输时延不同时,对所传输的业务的传输时延进行处理,既可以避免因第一DWDM设备与第二DWDM设备从传输时延小的路径切换至传输时延大的路径,而引发的客户设备的业务传输异常的问题,还可以使方案更加便于实施和落地。
上述第一DWDM设备对所述业务的传输时延进行处理,可以包括如下几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第一DWDM设备在业务的传输路径从第一路径切换至第二路径时,向第一客户设备发送维护信号。其中,该维护信号用于通知第一客户设备进行业务自愈。这里所说的维护信号例如可以包括下述任一项:网络运维信号(network operation signal,NOS)、帧丢失(loss of frame,LOF)信号、报警指示信号(alarm indication signal,AIS)、10比特错误(byte_error,B_ERR)信号、本地错误(Localfault)信号、远程错误(RemoteFault)信号等。该维护信号的类型例如可以与业务的类型相关。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还可以进一步结合下述至少一项信息确认第一客户设备的维护信号:客户设备的类型、型号、版本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05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断路器的连杆铰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绿色环保的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