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碱锰电池用导电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50633.4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622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陈水标;孙刚;余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野马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62 | 分类号: | H01M4/62;H01M6/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敦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96 | 代理人: | 郭莹 |
地址: | 311799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导电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碱锰电池用导电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剂由树脂组合物与导电粉末混和均匀而成;其中,树脂组合物成份占20‑100重量份,导电粉末成份占50‑100重量份;所述树脂组合物的材料配方比例按重量份计如下:热塑性橡胶30‑60份,增粘树脂40‑60份,增塑剂4‑10份,抗氧剂及其它助剂0.5‑1份;其中,热塑性橡胶为溶聚丁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或其混合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本发明使用高分子树脂,可以在使用前预先制成特定的形状,因而不易造成电池使用时短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用导电剂,具体讲是一种碱锰电池用导电剂及其制备方法;属精细化学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导电剂是为了保证电极具有良好的充放电性能,在极片制作时通常加入一定量的导电物质,在活性物质之间、活性物质与集流体之间起到收集微电流的作用,以减小电极的接触电阻加速电子的移动速率,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锂离子在电极材料中的迁移速率,从而提高电极的充放电效率。目前国内碱锰电池用的导电剂仍为通用型导电剂,主要为小颗粒导电炭黑、大颗粒石墨粉、超微细石墨粉、气相生长碳纤维和碳纳米管,导电炭黑的特点是粒径小,比表面积特别大,导电性能特别好,在电池中它可以起到吸液保液的作用。
该导电剂可广泛应用于电器、电信、抗静电、电屏蔽等行业,而在碱锰电池中使用存在如下不足:
1)有的导电剂的涂膜电阻较高,超过300Ω/膜长5.0cm×宽1.5cm×厚60μm,由于内阻高,导致制造的碱锰电池在实际使用时,尤其是大功率放电时,电流低;
2)有的导电剂的涂膜粘附在钢壳上,在碱锰电池制造的过程中,由于粘附力不足,当阴极块推入喷有导电剂的钢壳时,喷膜有时会被推走,导致电池内阻大,大功率放电的电流值低;
3)有的导电剂含有溶剂,一方面溶剂挥发,导致环境污染和损害工人的健康,也不能预先制得,而且,在电池喷涂时,有的导电剂的快干性往往不适中,或者干的太慢,导致喷涂液在钢壳中不能很快固化成膜,同时有流动现象发生,导致喷涂液流到设计位置外,容易造成电池短路;而导电剂在电池喷涂时干得太快,容易导致喷涂液结块堵塞喷嘴;
4)有的导电剂对电池有害的杂质组份含量高,如铁的含量高于1000×10-6。一方面制得的碱锰电池的析气量高,甚至可能胀破电池密封系统,流出导电液腐蚀用电设备;另一方面,制得的碱锰电池的自放电量大,从而导致电池在储存时电性能下降过快。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碱锰电池用的导电剂,其导电粉末含量高、杂质含量低、导电性、粘附性好,方便使用且成本低。
为了实现一方面的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碱锰电池用导电剂,所述导电剂由树脂组合物与导电粉末混和均匀而成;其中,树脂组合物成份占20-100重量份,导电粉末成份占50-100重量份;所述树脂组合物的材料配方比例按重量份计如下:
热塑性橡胶30-60份,增粘树脂40-60份,增塑剂4-10份,抗氧剂及其它助剂0.5-1份;
其中,热塑性橡胶为溶聚丁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或其混合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增粘树脂为C5石油树脂、C5/C9石油树脂、氢化C5石油树脂、氢化C5/C9石油树脂、氢化C9石油树脂、氢化萜烯树脂或者其混合物;
增塑剂为液态树脂、低分子量聚异丁烯、加氢环烷油、石蜡油、合成基础油或其混合物;
所述导电粉末为石墨类粉末或炭黑粉末中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野马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野马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06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