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群式自组织储能配电系统及构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51374.7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42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江思伟;司修利;刘莉;蔡佳燕;袁宏亮;王珺;张新艳;林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沃太能源南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2 | 分类号: | H02J3/32;H02J3/38;H02J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群 组织 配电 系统 构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群式自组织储能配电系统,包括集群中控、多个储能设备,所述集群中控具有云端数据库;所述储能设备是由电池管理系统BMS、能源管理系统EMS系统、储能电池以及光伏太阳能板组成,所述光伏太阳能板将电能输送给能源管理系统EMS系统进行分配,在通过电池管理系统BMS将电能储存在储能电池中;所述集群中控分别与多个储能设备连接,形成集群,集群中控实时监测所有储能设备的运转情况,并对不同储能设备之间的电能进行调配;其中,所述云端数据库实时采集所有的储能设备的运行数据并进行统计。本发明解决边远村落、山区或架构电网难度较大区域的用电问题,减少电网架设成本,输电损失问题,实现同一区域中用电自给自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涉及一种光伏储能配电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集群式自组织储能配电系统及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全球环境与资源越来越枯竭,提高新能源利用率势在必行,光伏储能设备是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绿色清洁的特点,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现已在多个领域拥有成熟的应用;在全球范围内,某些边远村落山区或其他无电网的人群集中区域入电成本极高,布线困难,在输电过程中也存在极大的损耗;现有的技术方案仍需要架构外部电网给用户进行供电,依然存在需花费大量成本进行电网的架设,以及无法解决光伏储能设备并网时的产生的消耗以及电噪声现象。
电力系统作为基础设施利用储能设备能产生清洁的能源,使智慧小镇的碳 排放量大大减少,形成绿色的生态环境,并且整个系统相互连接,便于信息化 管理,但是现在技术中暂时还没有一个可行的推广方案。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为解决边远村落、山区或架构电网难度较大区域的用电问题,减少电网架设成本,输电损失等问题,并为智慧小镇的基础设施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方案,现提出一种集群式自组织光伏储能配电系统,该系统需村户或山区区民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安装不同型号的储能设备,设备之间相互连接形成集群,用户用电超过自身安装储能设备的电容量时,集群中有富余电量的对其进行配电,以此产生的用电费用形成合约记录存储于系统中,集群中用户定期结算,构建有效的自组织配电系统。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集群式自组织储能配电系统,包括集群中控、多个储能设备,所述集群中控具有云端数据库;
所述储能设备是由电池管理系统BMS、能源管理系统EMS系统、储能电池以及光伏太阳能板组成,所述光伏太阳能板将电能输送给能源管理系统EMS系统进行分配,在通过电池管理系统BMS将电能储存在储能电池中;
所述集群中控分别与多个储能设备连接,形成集群,集群中控实时监测所有储能设备的运转情况,并对不同储能设备之间的电能进行调配;其中,所述云端数据库实时采集所有的储能设备的运行数据并进行统计。
优选的,所述不同的储能设备具有不同的唯一的物理地址。
优选的,所述储能设备中的太阳能板还可以采用风力电机进行替换。
一种集群式自组织储能配电系统的构建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如下:
步骤一、搭建储能设备:
将储能设备分别安装在多个用户家中,分别将储能设备中的电池管理系统BMS、能源管理系统EMS系统、储能电池安装在用户的室内,将光伏太阳能板安装在室外,安装在每户的储能设备具有不同的硬件地址;
步骤二、构件光伏储能配电系统:
将集群中控与所有的储能设备连接,形成集群,集群中控的云端数据库通过储能设备的硬件地址,每个储能设备实时将工作数据发送到集群中控的云端数据库,云端数据库通过分析了解当前所有设备的发电量、储电量以及设备运行状况;
步骤三、设置用户合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沃太能源南通有限公司,未经沃太能源南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13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烤羊背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超大跨度偏心支撑网架结构煤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