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蠕墨铸铁制动鼓的智能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53133.6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93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成强;林连华;徐海港;纪昌勇;于子岭;张中凯;林堂国;许爱国;李汝学;刘兴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时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3/10 | 分类号: | C22C33/10;C22C37/10;B22C1/02;B22C9/02;B22C9/22;B22D1/00;C21C1/08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4 | 代理人: | 刘亚宁 |
地址: | 2528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铸铁 制动 智能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型公开了一种蠕墨铸铁制动鼓的智能制备方法,包括:将部分生铁、废钢、回炉料加入低频感应炉融化,控制增碳剂加入量;在中频感应炉炉底铺一层硅铁形成硅铁层,后加入部分生铁形成生铁层,升温,在加入的硅铁、生铁没完全熔化之前,加入一部分电解铜、锰铁;向中频感应炉中通过管路从中频感应炉的顶部的中心浇入低频感应炉溶液;中频感应炉溶液在蠕化浇包内蠕化;浇注。本发明具有生产制动鼓速度快、制动鼓质量好、成本低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动鼓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制动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制动鼓是车桥制动系统中主要的制动元件。汽车在制动时,通过刹车片和制动鼓内壁的摩擦作用来产生制动力。制动鼓内壁与刹车片的摩擦作用来产生制动效果,摩擦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在摩擦过程及停止摩擦后,制动鼓的不同部位也会出现冷热交替的情况,这就需要制动鼓有良好的耐磨性、导热性和耐热疲劳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制动鼓开裂占失效情况的80%以上,而开裂主要是由热疲劳裂纹引起的。现有的制动鼓一般采用灰铸铁进行铸造,而灰铸铁的耐热疲劳性能较差,容易使制动鼓发生开裂现象,使刹车系统出现故障,直接危及车辆的行车安全。
现有的制动鼓的重量较重,不但增加了制动系统的总重量,而且还需要较多的铸铁材料,使铸造成本增加,因此,在不影响制动鼓的强度及力学性能的前提下,实现制动鼓的轻量化变得越来越迫切;现有的制动鼓的安装孔不是直接一体化铸造完成,需要进行二次加工,增加了加工工序,影响生产效率,同时也增加了加工成本。
公开号为CN102002627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蠕墨铸铁制动鼓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100重量份重量计,取84重量份的生铁,16重量份的钢,0.7重量份的锰铁和0.68份重量份的硅铁,放入中频感应炉中进行冶炼。取一个蠕化浇包,在蠕化浇包的底部设置堤坝,该堤坝高度为200-250毫米,将蠕化浇包的底部分割成甲区和乙区两个区域;备好蠕化剂、孕育剂和金属锡。将原铁水倒入蠕化浇包的底部分割成出的乙区。蠕化浇包倒满以后保持乳化时间1-1.5分钟,即得到蠕墨铸铁水,再倒入制动鼓铸造模具中得到蠕墨铸铁制动鼓。该发明制造的车辆制动鼓强度高、重量轻、热导性好、寿命长。
该方法制备制动鼓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采用中频感应炉加热熔化液体、转入蠕化浇包蠕化、铁水再倒入小铁水包中且在倒入的同时同时加入随流孕育剂,最后才浇注。砂箱成型后,需要长时间等待铁水准备后才能浇注。由于刹车制动鼓体积比较大,耗费的铁水比较多,因此,整个过程耗时比较长,效率不高,能耗也比较高。
2.整个过程没有考虑浇注模型的质量,浇注制动鼓表面不光滑,而蠕墨铸铁制成的制动鼓,打磨困难,增加了加工成本。
3.蠕化剂中使用7.5-8.5%的RE,稀土使用量大,造成其生产成本太高,限制了其在普通场合的应用。
4.工艺使用的材料为生铁、钢等材质,不适应使用废钢、回炉料等原料的场合。采用废钢、回炉料等原料,中频感应炉内铁水表面结壳是造成事故的第一大危险之源,需要勤翻动炉内铁水液面之上金属炉料与熔渣,使其上下通气,避免铁水与渣料脱节,如发生脱节结盖,需要将炉倾斜到合适角度,用结盖下部高温铁水熔化结盖,操作难度大,危险程度高。
5.在蠕化时,蠕化剂反应后剩余的杂质容易进入铁水中,对浇注的质量造成一定影响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蠕墨铸铁制动鼓的智能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蠕墨铸铁制动鼓的智能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按照重量比为10:2-3:3-5的比例准备生铁、废钢、回炉料,将部分生铁、全部废钢、全部回炉料加入低频感应炉熔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时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时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31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