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物业管理的小区门禁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53271.4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77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张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兰林智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25 | 分类号: | G07C9/25;G07C9/10;F16M11/04;F16M11/08;F16M1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朱虹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物业管理 小区 门禁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物业管理的小区门禁系统,包括底座、门框、处理器、识别机构和两个阻拦机构,阻拦机构包括第一电机、丝杆、轴承、拦杆、限位组件、转轴、传动组件、幕布和两个伸缩组件,伸缩组件包括伸缩架、固定块、移动块和两个连杆,识别机构包括升降组件、升降板、驱动组件和两个识别组件,识别组件包括第一齿轮、竖杆、摄像头、支架和支撑单元,该用于物业管理的小区门禁系统通过阻拦机构便于对门框内侧的人员进行拦截,防止非法人员通过门框,并实现挡光,提高人脸识别精度,不仅如此,通过识别机构便于对不同高度的人们进行全面的人脸图像的扫描和特征数据采集,提高人脸识别精度,从而提高了该设备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防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物业管理的小区门禁系统。
背景技术
物业管理是指业主对区分所有建筑物共有部分以及建筑区划内共有建筑物、场所、设施的共同管理或者委托物业服务企业、其他管理人对业主共有的建筑物、设施、设备、场所、场地进行管理的活动,传统的物业管理系统通常利用各类门禁装置行人阻拦。
为了便于识别行人的身份,通常门禁装置上会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用于判断人们的身份,但是由于现有的门禁装置结构固定单一,导致摄像头的拍摄角度和拍摄位置固定单一,难以对不同身高的人员进行准确的人脸识别,且人脸识别过程中,摄像头拍摄角度单一,无法对脸部特征进行全面的采集,导致识别效果差,不仅如此,现有的门禁装置通常采用螺杆的形式对行人进行阻拦,行人容易通过跨越门禁杆或者从门禁杆下方穿过,导致门禁装置的阻拦效果差,进而降低了现有的物业管理用的门禁系统的实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物业管理的小区门禁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物业管理的小区门禁系统,包括底座、门框、处理器、识别机构和两个阻拦机构,所述门框的形状为U形,所述门框的两端固定在底座的上方,所述处理器固定在门框的上方,所述处理器内设有PLC,所述识别机构和阻拦机构均位于门框内的顶部,所述识别机构位于两个阻拦机构之间;
所述阻拦机构包括第一电机、丝杆、轴承、拦杆、限位组件、转轴、传动组件、幕布和两个伸缩组件,所述第一电机和轴承分别固定在门框的两侧的内壁上,所述第一电机与PLC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与丝杆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丝杆的另一端设置在轴承内,所述丝杆通过传动组件与转轴传动连接,所述幕布的一端卷绕在转轴上,所述幕布的另一端与拦杆连接,所述拦杆通过伸缩组件与丝杆传动连接,所述伸缩组件包括伸缩架、固定块、移动块和两个连杆,所述伸缩架的顶端的两侧分别与固定块和移动块铰接,所述伸缩架的底端的两侧分别通过两个连杆与拦杆铰接,所述移动块套设在丝杆上,所述移动块的与丝杆的连接处设有与丝杆匹配的螺纹,两个移动块处的螺纹的旋向相反,所述固定块和移动块均与限位组件连接;
所述识别机构包括升降组件、升降板、驱动组件和两个识别组件,所述升降板通过升降组件设置在门框内的顶部,所述驱动组件位于升降板的上方,所述驱动组件位于两个识别组件之间,所述识别组件包括第一齿轮、竖杆、摄像头、支架和支撑单元,所述驱动组件与第一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在竖杆的顶端,所述摄像头通过支架固定在竖杆的底端,所述升降板套设在竖杆上,所述支架通过支撑单元设置在升降板的下方,所述摄像头与PLC电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带动转轴转动,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套管、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分别同轴固定在丝杆和转轴上,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所述套管套设在转轴上,所述套管固定在门框的内壁上。
作为优选,为了限制移动块的移动,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连接架和两个滑环,所述滑环与伸缩组件一一对应,所述连接架的形状为U形,所述连接架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电机和轴承的下方,所述滑环套设在连接架上,所述滑环固定在移动块的下方,所述固定块与连接架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兰林智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兰林智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32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