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继式无线送能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53688.0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03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周哲;李芳义;郝一;邓占锋;赵国亮;李卫国;石秋雨;刘海军;徐云飞;乔光尧;康伟;袁婷婷;卜宪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50/10 | 分类号: | H02J50/10;H02J50/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2209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继 无线 装置 | ||
1.一种中继式无线送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模块、中继模块和接收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中继模块和接收模块依次排列,且均包括线圈和补偿所述线圈感性无功的补偿回路;
所述发送模块、中继模块和接收模块均通过线圈实现能量的无线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式无线送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模块中的线圈包括:发送线圈和接收线圈;所述发送线圈和接收线圈均连接到补偿回路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继式无线送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模块还包括铁氧体;
所述铁氧体置于发送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中继式无线送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模块为一个或多个。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继式无线送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包括交流电源和铁氧体,所述发送模块的线圈包括:发送线圈;
所述铁氧体与发送线圈平行设置,所述补偿回路和发送线圈均连接到交流电源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继式无线送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还包括铁氧体;所述接收模块中的线圈包括接收线圈;
所述铁氧体与接收线圈平行设置,所述接收线圈连接到补偿回路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继式无线送能装置,其特征在于,中继模块为多个时,所述发送模块的发送线圈方向与第一个中继模块中的接收线圈方向一致,所述接收模块的接收线圈方向与最后一个中继模块中的发送线圈方向一致;
所述中继模块的发送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的轴向偏移角为90°。
7.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继式无线送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的发送线圈与第一个中继模块的接收线圈之间的距离、中继模块的发送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最后一个中继模块的发送线圈与接收模块的接收线圈之间的距离均相等,三者均基于线圈的面积确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式无线送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为双极性线圈;且所有线圈的形状和大小均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式无线送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回路包括以下任一一种或至少两种电力电子器件:
电容、电阻和有源器件;
所述有源器件为场效应晶体管或三极管;
所述电力电子器件通过串联、并联或串并联结合的方式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368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