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速带式公共停车智能收费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53714.X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10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徐文涛;郑屿禾;潘根基;刘佳仪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7B15/02 | 分类号: | G07B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风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速 公共 停车 智能 收费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速带式公共停车智能收费系统,包括减速带和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箱,所述减速带的内部开设有固定槽,并且固定槽内壁的两侧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固定槽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并且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连接杆转动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本发明涉及智能收费技术领域。该减速带式公共停车智能收费系统,升降挡板可限制车辆双轮的移动,且位于停车位较为中间位置,避免车辆限制不足仍可移动的问题,也可让车辆规范停泊,该设计外形为减速带形状,放置在路面上,除安装设备需对路面打孔固定外,无需对道路大幅改造,所有设施均于道路表面,安装简易,工程量小,适合大范围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收费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减速带式公共停车智能收费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停车场收费系统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设备、车道管理设备搭建的一套对停车场车辆出入、场内车流引导、停车费收取工作进行管理的网络系统,是专业车场管理公司必备的工具,它通过采集记录车辆出入记录、场内位置,实现车辆出入和场内车辆的动态和静态的综合管理,系统一般以射频感应卡为载体,通过感应卡记录车辆进出信息,通过管理软件完成收费策略实现,收费账务管理,车道设备控制等功能。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私家车拥有量的增加,城市公共停车场的需求也逐渐加大,同时公共停车场的管理难度也大幅增大,目前城市公共停车场主要是城市干道两侧的开放式公共停车场,这种停车场存在很大的机动性,政府不便管理,现行的公共管理收费系统大多是人工管理收费,但由于车辆机动性大,人工管理存在疏忽易导致秩序混乱,效率较低,而部分管理收费系统采用智能化系统,但这些系统存在需要在地下安装设备、布置电路等的复杂施工问题和存在对私家车限制不足仍可移动的限位问题,以及缴费所使用的缴费软件繁杂不便的缴费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速带式公共停车智能收费系统,解决了对私家车限制不足仍可移动,以及缴费所使用的缴费软件繁杂不便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减速带式公共停车智能收费系统,包括减速带和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箱,所述减速带的内部开设有固定槽,并且固定槽内壁的两侧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固定槽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并且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连接杆转动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转动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固定槽内壁顶部与底部之间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限位套筒,所述限位套筒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的顶部贯穿限位套筒并延伸至限位套筒的外部,所述螺纹套筒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顶端贯穿螺纹套筒并延伸至螺纹套筒的外部,所述螺纹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挡板,并且减速带的顶部开设有与挡板相适配的限位槽,所述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雷达感应器,所述固定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广告牌,并且固定箱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显示屏。
优选的,所述限位套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转动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与蜗轮相啮合的蜗杆套筒。
优选的,所述档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成弧形,并且挡板上表面和下表面过渡区较圆滑,并且挡板升起的最大高度为30cm。
优选的,所述螺纹套筒的底部且位于限位套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限位套筒内壁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与第一固定板相适配的第一卡槽,所述螺纹杆的底端且位于螺纹套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螺纹套筒内壁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与第二固定板相适配的第二卡槽。
优选的,所述固定槽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中央处理器,所述固定箱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并且固定箱内壁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逆变器,所述固定箱内壁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控制模块,所述固定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37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