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氢精制催化剂载体、加氢精制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53949.9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94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唐兆吉;樊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9/80 | 分类号: | B01J29/80;B01J32/00;C10G45/12;C01B39/04;C01B3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氢精制 催化剂 载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氢精制催化剂载体、加氢精制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载体包括:Beta/Al‑SBA‑15复合分子筛和氧化铝,其中,所述Beta/Al‑SBA‑15复合分子筛的中强酸酸量为0.6~1.2mL/g,B酸与L酸的比值小于0.80。该载体中所用Beta/Al‑SBA‑15复合分子筛的制备方法,包括:以无定形硅铝干胶为原料,采用P123三嵌段共聚物为模板剂进行晶化合成Al‑SBA‑15分子筛后,再加入Beta分子筛浆液,经晶化,得到Beta/Al‑SBA‑15复合分子筛。采用本发明的加氢精制催化剂用于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脱氮时,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馏分油加氢精制催化剂载体、加氢精制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用于柴油超深度脱硫的加氢精制催化剂载体、加氢精制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据相关数据显示,随着柴油销量的逐年增加,在柴油消耗过程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是柴油中的硫化物产生的污染,因此需要严格控制柴油中硫含量。世界各国相继出台了控制柴油中硫含量的规定,中国已实施国Ⅵ柴油的标准(硫含量不高于10μg/g),这就需要对柴油进行超深度脱硫,生产含硫量低于10μg/g的柴油,关键是脱除反应活性低的4,6-二甲基苯并噻吩和 2,4,6-三甲基二苯并噻吩(2,4,6- BMDBT)类结构复杂且有空间位阻效应的含硫化合物, 即优先通过HYD反应路径,即先进行多环芳环加氢饱和来消除位阻效应的反应途径,达到超深度脱硫。
目前,工业上常用的柴油加氢脱硫催化剂主要是以氧化铝为载体,以Mo、W、Co、Ni作为活性组分。为了进一步提高柴油深度加氢脱硫能力,研究者们开始通过对催化剂的载体加入助剂进行改性、浸渍液中加入有机助剂等方法来实现的。
CN103157518A公开了一种以介孔氧化镁为载体,活性组分为Co、Mo的加氢脱硫催化剂及其应用,采用介孔氧化镁负载Co、Mo制备的催化剂,对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的加氢脱硫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但氧化镁载体与氧化铝载体相比,稳定相差很大,难以在工业装置上运行。
CN103801345A公开了一种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制备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含W、Ni、Al、Mg的复合氧化物前身物,经成型,洗涤,干燥和焙烧,得到催化剂中间体,用含Co、Mo的浸渍液浸渍,经干燥和焙烧,得到加氢脱硫催化剂。该方法制备的催化剂虽然脱硫活性较高,但是制备流程较长,生产成本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氢精制催化剂载体、加氢精制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采用本发明的加氢精制催化剂用于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脱氮时,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
(一)加氢精制催化剂载体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加氢精制催化剂载体,该载体包括:Beta/Al-SBA-15复合分子筛和氧化铝,其中,所述Beta/Al-SBA-15复合分子筛的中强酸酸量为0.6~1.2mL/g,优选0.7~1.0mL/g,B酸与L酸的比值小于0.80。
进一步地,所述Beta/Al-SBA-15复合分子筛中B酸与L酸的比值优选小于0.75,进一步优选小于0.50,再优选为在0.22以上,具体可以为0.25、0.30、0.35或0.40。
进一步地,所述Beta/Al-SBA-15复合分子筛性质如下:比表面积为500~950m2/g,优选为650~850m2/g,总孔容为0.4~1.1mL/g,优选为0.48~0.85mL/g。
进一步地,所述Beta/Al-SBA-15复合分子筛具有如下孔分布: 孔直径为4~15nm的孔所占的孔容为总孔容的42%~72%,优选45%~65%,进一步优选为55%~6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39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助行器
- 下一篇:一种柴油发电机自动调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