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通事故检测预警报警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54426.6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31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王月涛;柳叶;石钧;马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鲁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B7/06 | 分类号: | G08B7/06;G08B21/02;G08B21/06;G08B25/01;G08B25/08;B60R16/033;B60R21/0136;B60R21/02 |
代理公司: | 济南瑞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68 | 代理人: | 徐健 |
地址: | 25035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通事故 检测 预警 报警 系统 | ||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交通事故检测预警报警系统,涉及检测报警系统,包括电源模块、控制模块、检测模块、人脸识别模块、信号传输模块、预警报警模块、云服务平台。本发明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对交通事故的判断方式,通过检测模块中多种检测方式的信号汇总进行准确预警,并且通过云服务平台进行联动处理,对于保护车辆行驶安全,提高事故中的救援效率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电子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通事故检测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现在已经迈入汽车大国,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2.4亿辆。我国的高速公路里程数也在飞速增长,中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4万公里,其汽车数量与高速公里数连年增长,却让中国成为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每年有 20万人因为交通事故死亡。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导致很多路段人烟稀少,同时,在夜晚等人们休息时间,大部分道路人流量极小。汽车上有许多避免交通事故的装置,而交通事故发生后的求救装置却寥寥无几。发生事故时仅仅依靠人为报警求救,有时达不到最快的报警速度,或者当事故严重时,在车内人员昏迷且无路人的情况下,极有可能因此耽误伤者的救援时机。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5946769B,专利申请名称为“基于STM32的高速车祸自动报警系统”。虽然该方法想通过摄像头传输车祸中的视频状况(假设车祸中摄像头是否会正常使用),便于警察取证,但是该方法是采用GPRS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速度慢,且系统中采用的加速度计陀螺仪模块亦不是检测交通事故的最佳方案,其弊端为有效检测条件是高速行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及时性好,车祸检测率成功率高的交通事故检测预警报警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可分为电源模块、控制模块、检测模块、人脸识别模块、信号传输模块、预警报警模块、云服务平台组成。
所述的电源模块的输入为车辆内部+12V直流电池,上述的控制模块、检测模块、信号传输模块、人脸识别模块、预警报警模块五部分由电源模块供电。电源模块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充电子模块,另一部分为充电电池。
所述的检测模块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汽车车体内部红外传感器及微动开关组成的撞击传感器对安全气囊的检测,当红外传感器及微动开关共同检测到安全气囊弹出后,才可确定事故发生;第二部分为北斗/GPS双模定位模块,负责对交通事故发生地进行定位;第三部分为温湿度传感器,进行车辆是否起火的判断;第四部分为湿度传感器,判断车辆是否被淹没,从而进一步判断是否需要破窗;第五部分为车载姿态传感器的姿态信号,负责对汽车的姿态、加速度信息进行判断,当控制模块检测到:1、检测模块的车辆撞击信号后,控制汽车鸣笛、双闪灯向周围居民、行人等求救;车辆姿态传感器检测到车辆停止后,控制模块控制继电器开启门把手,并推开车门;2、根据温湿度度传感器检测车内温度,当温度超限时,自动启动灭火装置;3、接收到检测模块的车辆淹没信号后,及时进行碎窗,帮助车内人员逃生。
所述的信号传输模块负责交通事故发生时求救信号的发送。发送的方式为短信息、电话语音播报和GPRS数据发送到云服务平台,发送内容为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位置(经纬度)、事故车辆的信息等。所述控制模块由微型控制器受电源模块供电,接收到检测模块的车辆撞击后将检测模块定位模块检测到的位置信息以及交通事故的信息发送到指定的紧急求救号码110、120及紧急联系人,联系人的联系号码通过程序写入保存至控制模块之中。
所述的人脸识别模块,捕捉视频流中的人脸信息,并对人脸进行识别和跟踪,检测人脸的三维角度信息,包含人脸三个空间角度:俯仰角(pitch),横滚角(roll),偏航角(yaw)用于驾驶时精神状态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鲁工业大学,未经齐鲁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44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斜切锯
- 下一篇:一种新型廉价的白光LED用单基质荧光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