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立体防排水体系及施工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55160.7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99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万炳宏;周跃峰;张建慈;张建平;李勇良;张涛;尹厚继;崔宏章;肖霞林;陈宗国;张伦;庞尔林;冯正;范文远;杨希祥;庄佳宁;兰文庆;陆家盛;曾馨平;欧剑;刘丰;姚培儒;郑昌明;林高山;王建兴;廖正鸿;钱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兰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E21D11/38;E21D11/10;E21F16/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01 | 代理人: | 彭志坚 |
地址: | 510405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立体 排水 体系 施工 技术 | ||
1.一种隧道立体防排水体系施工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紧贴隧道洞周的破碎松散围岩施作初期支护;
S2:于初期支护施作后,铺设第一防水板前,在隧道的洞周施作Φ42钢花管注浆堵水;
S3:紧贴初期支护施作二次衬砌,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形成变形缝处;
S4:于变形缝处铺设第一防水板以及第一排水盲管,并紧贴第一防水板铺设中空排防水板;
S5:于变形缝处紧贴中空排防水板铺设止导水式背贴橡胶止水带;
S6:于变形缝处嵌填泡沫材料并铺设第二排水盲管;其中,止导水式背贴橡胶止水带紧贴泡沫材料的一端,第二排水盲管埋在泡沫材料内;
S7:于变形缝处铺设止导水式中埋橡胶止水带,止导水式背贴橡胶止水带紧贴泡沫材料的另一端,且止导水式中埋橡胶止水带至少部分延伸至二次衬砌中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立体防排水体系施工技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S8:对变形缝处的出口进行倒角处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立体防排水体系施工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期支护为喷射混凝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立体防排水体系施工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盲管和所述第二排水盲管均为Φ50排水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立体防排水体系施工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排防水板迎水面为透水型面板,中部为架空层,背水面为密实面板的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立体防排水体系施工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水盲管位于所述止导水式中埋橡胶止水带与所述止导水式背贴橡胶止水带之间。
7.一种隧道立体防排水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第一防水板、第一排水盲管、中空排防水板、止导水式背贴橡胶止水带、泡沫材料、第二排水盲管以及止导水式中埋橡胶止水带;
所述初期支护紧贴隧道洞周的破碎松散围岩,所述二次衬砌紧贴所述初期支护,且所述初期支护与所述二次衬砌形成变形缝处;所述第一防水板以及所述第一排水盲管铺设于所述变形缝处,所述中空排防水板紧贴所述第一防水板铺设,所述止导水式背贴橡胶止水带紧贴所述中空排防水板铺设;
所述泡沫材料嵌填于所述变形缝处,所述第二排水盲管铺设于所述泡沫材料内,所述止导水式背贴橡胶止水带紧贴所述泡沫材料的一端;所述止导水式中埋橡胶止水带铺设于所述变形缝处,并紧贴所述泡沫材料的另一端,且所述止导水式中埋橡胶止水带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二次衬砌中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隧道立体防排水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排防水板为迎水面为透水型面板,中部为架空层,背水面为密实面板的结构。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隧道立体防排水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的洞周设有Φ42钢花管。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隧道立体防排水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盲管和所述第二排水盲管均为Φ50排水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十五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兰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十五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兰铁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516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