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器的导风装置及空调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55470.9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97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陈跃;高泽铭;陈启荣;吴一迪;宋钦勇;李双堇;王启龙;魏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14 | 分类号: | F24F13/14;F24F13/2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时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38 | 代理人: | 陈旭燕 |
地址: | 519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器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的导风装置,包括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设于空调器出风口处,为所述空调器外观的一部分,所述导风组件包括导风板和导风筋条,所述导风筋条设于所述导风板的导风面的出风处,所述导风筋条高度方向与所述导风面的夹角为α,90°α180°,所述导风筋条的高度为1‑2mm。本发明在导风板设有导风筋条,导风筋条的特殊构造,使制冷或制热状态下导风筋条引导气流沿所需要的方向流动,使得经过导风筋条的气流经过人体时会有舒适的感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的导风装置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对空调制冷制热舒适性及空调外观间隙的要求逐步提高。目前,家用壁挂式空调内机出风口通常设置有导风板,导风板常用的形式包括单导风板和双导风板结构。
现有的导风板虽能够引导气流流动。但在引导气流流动存在以下缺陷:导风板对气流导向作用不大,制冷时,导风板冷风直接吹人,舒适性差。制热时,无法快速提高房间温度,舒适性差,同时导流过程中的阻力损失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制热时能够提高舒适度的空调器的导风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空调器的导风装置,包括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设于空调器出风口处,为所述空调器外观的一部分,所述导风组件包括导风板和导风筋条,所述导风筋条设于所述导风板的导风面的出风处,所述导风筋条高度方向与所述导风面的夹角为α,90°α180°,所述导风筋条的高度为1-2mm。
本发明:导风筋条设于导风板的导风面上,并位于导风面的出风处,导风面与导风筋条高度方向的夹角为α,90°α180°,导风筋条的高度为1-2mm,导风筋条的特殊构造可实现送风更远,避免康达效应导致冷风吹人。
上述的空调器的导风装置,所述导风板设有外凸导风面,所述导风筋条设于外凸导风面的出风处。该设置使得导风板导流效果佳,导风筋条可实现送风更远,引导气流沿所需要的方向流动,避免康达效应导致冷风吹人。
上述的空调器的导风装置,所述导风筋条包括第一导风筋条,第一导风筋条设于所述外凸导风面的前侧出风处。该设置使得导风板的两侧降温效果与其他地方一样。
上述的空调器的导风装置,所述导风筋条还包括第二导风筋条和第三导风筋条,第二导风筋条、第三导风筋条分别设于所述外凸导风面的两侧出风处。该导风筋条可实现送风更远,引导气流沿所需要的方向流动,避免康达效应导致冷风吹人。
上述的空调器的导风装置,所述第一导风筋条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导风筋条、所述第三导风筋条连接,形成一体结构。该设置使得导风筋条为连续的导风筋条,该导风筋条可实现送风更远,引导气流沿所需要的方向流动,避免康达效应导致冷风吹人。
上述的空调器的导风装置,所述导风组件包括内导风板、外导风板、凸耳和鹰嘴,内导风板与外导风板连接,凸耳、鹰嘴设于内导风板上,凸耳、鹰嘴分别位于所述导风筋条的两端,且与驱动组件连接。该设置使得驱动组件平稳驱动导风组件,使得制冷或制热时,导风板导流效果佳,导风筋条可实现送风更远,引导气流沿所需要的方向流动,使人感到舒适。
上述的空调器的导风装置,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
第一驱动组件包括推出电机和第一驱动连杆,第一驱动连杆与所述鹰嘴连接,推出电机带动第一驱动连杆推出;
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摆动电机、第二驱动连杆和旋转电机,旋转电机设于第二驱动连杆内与所述凸耳连接,第二摆动电机带动第二驱动连杆推出,旋转电机带动凸耳旋转。该设置为优选的驱动组件,能更快、更稳地驱动导风组件,使得制冷或制热时,导风板导流效果佳,导风筋条可实现送风更远,引导气流沿所需要的方向流动,使人感到舒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54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