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55557.6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41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虞精兵;姚彦章;班远峰;黄彦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杨冬梅;张行知 |
地址: | 61173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用于进行图像显示;透明的盖板,其层叠在所述显示模组上;第一贴合部,位于所述盖板及所述显示模组之间,用于贴合所述盖板及所述显示模组,所述第一贴合部沿所述显示模组的边缘部设置并与所述盖板及所述显示模组配合围合形成一收容空间,所述第一贴合部上开设有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的至少一个注胶开口及至少一个限位通道;以及第二贴合部,用于贴合所述盖板及所述显示模组,所述第二贴合部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至少一个注胶开口用于注入液态胶,所述液态胶固化后形成所述第二贴合部,所述至少一个限位通道用于限定所述液态胶的注入量。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全贴合(Direct Bonding)是对一种贴合工艺的简称,是将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通常为液晶显示面板)直接贴合在一起,最终形成触控显示模组的过程。采用上述全贴合方式相较于采用传统的框贴(Air Bond)方式使得触控显示模组的结构具有更良好的光学特性,画面清晰。现有的车载式的显示模组通常具有一外保护框,该外保护框导致对贴合时的胶体有特定的尺寸要求,因此在采用全贴合方式时,常利用液态光学胶实现贴合,但,液态光学胶的注入量不易控制,注入液态胶过量时,一方面其从注入口溢出需要进行清理,另一方面不利于气泡的排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模组,用于进行图像显示;
透明的盖板,其层叠在所述显示模组上;
第一贴合部,位于所述盖板及所述显示模组之间,用于贴合所述盖板及所述显示模组,所述第一贴合部沿所述显示模组的边缘部设置并与所述盖板及所述显示模组配合围合形成一收容空间,所述第一贴合部上开设有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的至少一个注胶开口及至少一个限位通道;以及
第二贴合部,用于贴合所述盖板及所述显示模组,所述第二贴合部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至少一个注胶开口用于注入液态胶,所述液态胶固化后形成所述第二贴合部,所述至少一个限位通道用于限定所述液态胶的注入量。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模组,用于进行图像显示;
触控模组,与所述显示模组层叠设置,用于感测触控操作;
第一贴合部,位于所述触控模组及所述显示模组之间,用于贴合所述触控模组及所述显示模组,所述第一贴合部沿所述显示模组的边缘部设置并与所述触控模组及所述显示模组配合围合形成一收容空间,所述第一贴合部上设置有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的至少一个注胶开口及至少一个限位通道;以及
第二贴合部,用于贴合所述触控模组及所述显示模组,所述第二贴合部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至少一个注胶开口用于注入液态胶,所述液态胶固化后形成所述第二贴合部,所述至少一个限位通道用于限定所述液态胶的注入量。
上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模组及盖板,通过第一贴合部与第二贴合部贴合显示模组与盖板,第二贴合部通过注入的液态胶固化后形成,通过在第一贴合部上设置限位通道,可方便简易地限定液态胶的注入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显示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显示装置沿Ⅱ-Ⅱ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第一贴合部的层叠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第一贴合部与显示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变更实施例中的第一贴合部与显示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变更实施例中的第一贴合部与显示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55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