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站凝汽器壳侧和管侧动态耦合数学模型及建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56865.0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98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徐啸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30/17;G06F111/10;G06F119/08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朱欣欣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站 凝汽器 动态 耦合 数学模型 建模 方法 | ||
1.一种电站凝汽器壳侧和管侧动态耦合模型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根据传热学基本原理,结合凝汽器结构,建立冷却管两侧动态微元传热方程;
步骤2:对步骤1所述方程在空间上对循环水温度集总参数化,解析得到壳侧和管侧温度的动态耦合方程;
步骤3:利用步骤2所述方程进一步获得两侧动态传热量计算式;
步骤4:在壳侧凝结区建立质量和能量守恒微分方程,并带入步骤3所述传热量,得到两侧温度的另一个动态耦合方程;
步骤5:将步骤2、步骤4所述方程及热井水位方程联立,同时求解壳侧饱和温度、压力、管侧循环水出口温度及热井水位;
将冷却管壁金属温度处理为与壳侧饱和温度同速率变化,所建立的冷却管两侧动态微元传热方程为:
其中,k为传热系数,kW/(m2·K);U为冷却管周长,m;Ts为壳侧饱和温度,K;Tw为循环水温度,K;mj为单位长度金属质量,kg/m;cj为金属比热,kJ/(kg·K);Dw为循环水流量,kg/s;hw为循环水焓,kJ/(kg·K);Fw为冷却管内截面积,m2;ρw为循环水密度,kg/m3;pw为循环水工作压力,MPa;τ为时间,s;z为长度,m;
所述步骤2中,得到的壳侧和管侧温度的动态耦合方程为:
其中,Az=Uz,ad=kAz/(Dw·cp,w),ead=1-exp(-ad),Mw,z=zFwρw,Mj,z=zmj;Tw,0为循环水入口温度,K;Tw,z为长度为z处循环水温度,K;cp,w为循环水比热,kJ/(kg·K);
所述步骤3中,获得的两侧动态传热量计算式为:
其中,Qn,z为动态传热量,kW;
所述步骤4中,得到壳侧和管侧温度动态耦合的另一方程式为:
其中,Ф表示壳侧饱和水体积份额;Vss为壳侧总容积,m3;ρ'、ρ"分别为壳侧蒸汽分压力下饱和水密度和饱和汽密度,kg/m3;u'、u"分别为壳侧蒸汽分压力下饱和水比内能和饱和汽比内能,kJ/(kg·K);∑Ds,in为进入壳侧空间的各工质流量,kg/s;hs,in为进入壳侧空间的各工质焓,kJ/(kg·K);h'为进入热井的凝结水焓,等同于壳侧压力下的饱和水焓,kJ/(kg·K);
所述步骤5中,得到的热井水位变化的最终联立求解的动态方程式为:
其中,Ar为热井截面积,m2;Hr为热井水位,m;Dp为流出热井的凝水流量,kg/s;∑Dr为外部直接输入热井的各工质流量,kg/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686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口语考试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基于知识图谱的基金查询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