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底门开闭机构以及漏斗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57647.9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85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徐冬华;刘凤伟;汤楚强;李晓军;史春江;胡跃明;姚凌云;吴宇波;闫瑞;王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7/26 | 分类号: | B61D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安磊 |
地址: | 43021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闭 机构 以及 漏斗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底门开闭机构以及漏斗车。该漏斗车的底门通过底门开闭机构可开闭地设置在车体的底部,而底门开闭机构的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车体的底部,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和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和曲柄的第一端可转动连接,曲柄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在车体的底部,曲柄的中部和拉杆的第一端可转动连接,曲柄的第二端和第一连杆的第一端相对设置,曲柄的第一端和曲柄的第二端均位于曲柄的中部的同一侧,拉杆的第二端和底门的底部可转动连接,底门的顶部和车体可转动连接,挡块固定设置在车体上,挡块位于当曲柄位于远离死点位置时的下侧。本发明可防止车辆行驶过程中底门出现自开而发生货物自卸造成的可靠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铁路货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底门开闭机构以及漏斗车。
背景技术
具有底门的漏斗车主要用于在铁路线路上运输散粒货物,待车辆到达目的地后,采用底部卸货的方式将散粒货物卸到传送带上或底坑内。
现有技术中,漏斗车底部的卸货门(称为底门)一般通过底门开闭机构启闭。底门开闭机构作为铁路漏斗车关键零部件,底门开闭机构安全可靠直接影响到车辆的运行安全。目前,我国漏斗车的底门开闭机构结构复杂,曾有出现底门及底门开闭机构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出现自开而发生货物自卸,为防止发生货物自卸,制造商只能提高装配精度来保证底门开闭机构的可靠性,这使得制造成本增加,同时由于其结构的复杂性,可靠性难以再次提高,从而无法保证货物的运输安全和车辆的安全运营。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漏斗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漏斗车由于底门开闭机构的结构复杂造成的可靠性不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底门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门开闭机构包括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曲柄以及拉杆,其中:
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车体的底部,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和所述曲柄的第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曲柄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车体的底部,所述曲柄的中部和所述拉杆的第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曲柄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相对设置,所述曲柄的第一端和所述曲柄的第二端均位于所述曲柄的中部的同一侧,所述拉杆的第二端和所述底门的底部可转动连接,所述底门的顶部和所述车体可转动连接,所述拉杆的第二端和所述底门的底部连接处,以及所述底门的顶部同所述车体连接处均位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和所述曲柄的第二端之间,所述拉杆的第二端和所述底门的底部连接处位于所述曲柄的第二端的下方;
所述底门开闭机构还包括挡块,所述挡块固定设置在所述车体上,所述挡块位于当所述曲柄位于远离死点位置时的下侧。
进一步地,所述车体的底部设置有梁体,所述梁体的中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长圆孔,所述梁体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座以及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和所述第二连接座分别设置在所述长圆孔的长度方向两侧,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座上,所述第二连杆穿过所述长圆孔,所述曲柄的第二端可转动地来你家在所述第二连接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座上可转动地设置有连杆轴,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杆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轴的两端均设置有驱动块。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轴的轴向为所述车体的长度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曲柄包括两个相对的夹板,两个相对的所述夹板相背离的两侧的第一端均设置有第一转轴,两个所述第一转轴可分别和两个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可转动连接,两个相对的夹板相背离的两侧的第二端均设置有第二转轴,两个所述第二转轴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座上,所述拉杆的第一端位于两个所述夹板之间,所述拉杆的第一端通过第三转轴和两个所述夹板的中部可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76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