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浮法玻璃生产线的玻璃动态成组控制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58985.4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77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彭寿;邢宝山;刘路明;刘锐;马妍;王程;尉少坤;张国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35/16 | 分类号: | C03B35/16;C03B18/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吴轶淳 |
地址: | 200030 上海市普***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 生产线 动态 成组 控制系统 方法 | ||
1.一种浮法玻璃生产线的玻璃动态成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
支线输送辊道,设置于浮法玻璃生产线的主线输送辊道与转向台之间,所述支线输送辊道包括:
第一支线辊道,连接一第一电机;
第二支线辊道,设置于所述第一支线辊道的末端,所述第二支线辊道连接一第二电机;
第三支线辊道,设置于所述第二支线辊道的末端,所述第三支线辊道连接一第三电机;
光电开关,设置于所述支线输送辊道的辊道入口一侧,用于检测到待成组浮法玻璃到达所述支线输送辊道时生成相应的光电信号并输出;
控制模块,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三电机和所述光电开关,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数据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主线输送辊道关联的主线控制系统发送的所述待成组浮法玻璃的参数信息和所述光电信号;
所述参数信息包括所述待成组浮法玻璃的组内编号以及玻璃长度;
第一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数据接收单元,用于在一次成组操作中首次接收到所述光电信号时生成相应的第一控制指令,分别控制所述第一电机带动所述第一支线辊道以预设速度运行,控制所述第二电机带动所述第二支线辊道以所述预设速度运行,控制所述第三电机带动所述第三支线辊道以所述预设速度运行,以实现所述待成组浮法玻璃的输送;
第一检测单元,连接所述数据接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光电信号实时检测所述待成组浮法玻璃的位置信息,并在所述待成组浮法玻璃的玻璃后沿运行至所述第一支线辊道的一第一预设位置时,生成相应的第一检测结果并输出;
数据比较单元,分别连接所述数据接收单元和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将所述玻璃长度与预设的长度阈值进行比较,并在所述玻璃长度大于所述长度阈值时生成第一比较结果并输出,以及在所述玻璃长度不大于所述长度阈值时生成第二比较结果并输出;
第二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数据比较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生成相应的第二控制指令,分别控制所述第二电机带动所述第二支线辊道以预设加速度减速运行直至停止,以及控制所述第三电机带动所述第三支线辊道以所述预设加速度减速运行直至停止,使得所述待成组浮法玻璃的后沿停止在所述第一支线辊道的末端;
第三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数据比较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比较结果生成相应的第三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二电机带动所述第二支线辊道以所述预设加速度减速运行直至停止,使得所述待成组浮法玻璃的后沿停止在所述第一支线辊道的末端;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支线辊道的减速过程中,实时检测所述第二支线辊道的运行状态,并在检测所述第二支线辊道处于停止状态时生成相应的第二检测结果并输出;
数据判断单元,连接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并在再次接收到所述光电信号时,在所述组内编号表示所述第一支线辊道当前输送的所述待成组浮法玻璃与所述第一支线辊道上一次输送的所述待成组浮法玻璃不是一组时生成第一判断结果,以及在所述组内编号表示所述第一支线辊道当前输送的所述待成组浮法玻璃与所述第一支线辊道上一次输送的所述待成组浮法玻璃是一组时生成第二判断结果;
第四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数据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判断结果生成相应的第四控制指令,分别控制所述第二电机带动所述第二支线辊道运行,以及控制所述第三电机带动所述第三支线辊道运行,以将所述第一支线辊道上一次输送的所述待成组浮法玻璃输送至所述转向台,完成一次所述成组操作;
第三检测单元,连接所述数据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判断结果实时检测所述待成组浮法玻璃的位置信息,并在所述待成组浮法玻璃的玻璃前沿运行至所述第一支线辊道的一第二预设位置时,生成相应的第三检测结果并输出;
第五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第三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检测结果生成相应的第五控制指令,分别控制所述第二电机带动所述第二支线辊道运行,以及控制所述第三电机带动所述第三支线辊道运行,以将所述第一支线辊道两次输送的所述待成组浮法玻璃以一预设的成组间距作为一组输送至所述转向台,完成一次所述成组操作;
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与所述第一支线辊道的末端之间具有一第一间距,所述第一间距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S1用于表示所述第一间距;
a用于表示所述预设加速度;
t用于表示所述支线输送辊道的运行速度由所述预设速度以所述预设加速度减速至0所用时间;
所述第二预设位置与所述第一支线辊道的末端之间具有一第二间距,所述第二间距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S2用于表示所述第二间距;
v用于表示所述预设速度;
a用于表示所述预设加速度;
t用于表示所述支线输送辊道的运行速度由所述预设速度以所述预设加速度减速至0所用时间;
L0用于表示所述成组间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898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