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附着物去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61459.3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64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上田朋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斯巴鲁 |
主分类号: | B60S1/02 | 分类号: | B60S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宋亮;姜盛花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附着物 去除 装置 | ||
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对车辆的外装部件的特定区域进行附着物去除的附着物去除装置。将对在车身的外装部件(G)附着的附着物进行去除的附着物去除装置设为如下结构,即,具备:振动产生部(110),其产生振动;以及振动传递部(120),其具有第1面和第2面,该第1面与外装部件相对配置,该第2面相对于第1面成锐角地倾斜配置并且安装有振动产生部,该振动传递部形成得比外装部件软,并且在外装部件产生沿规定方向行进的表面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在车辆的外装部件附着的附着物去除的附着物去除装置。
背景技术
提出有如下方案,即,在汽车等车辆中,通过超声波振动等将例如在窗玻璃、后视镜等附着的水滴、污垢去除。
作为与利用振动的防水等相关的现有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带水滴去除功能的后视镜,其通过超声波振子向后视镜主体传递振动,并且实施亲水处理以对在后视镜主体的周缘部附着的水滴进行保持。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超声波水滴去除后视镜,其在后视镜与背面保持板之间组装超声波振动装置,并且能够在后视镜的周缘部保持水分。
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一种车窗的水滴去除装置,其在窗玻璃周围的车架设置压电振子,在雨天行驶时通过使进行了防水处理的窗玻璃振动,从而使水滴落下。
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如下内容,即,通过在橡胶中混入导电材料和压电材料而构成设置有窗玻璃的框状的挡风玻璃,通过施加电源使其进行超声波振动,由此将在窗玻璃附着的水滴、污垢去除。
在专利文献5中记载了如下内容,即,为了防止由雨刷装置刮下的水从前窗玻璃向侧窗玻璃侧流出,在设置于玻璃端部的接水部形成由芯状的凹凸部、植毛部、网固接部、亲水性物质层等构成的亲水部。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登记第250229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用新型登记第255899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8-26823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实开平5-24464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实用新型登记第25001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如上述现有技术那样,在对窗玻璃等均匀地进行激振而实现在其整个面去除水滴等的情况下,激振装置的结构规模变大,耗电也增加。
另一方面,在一般的汽车中,在相对于车门升降的车门玻璃等可动玻璃附着了水滴、污垢的情况下,采用如下方法,即,驾驶员等用户用手使用抹布等擦拭,或者使可动玻璃升降而通过除水嵌条部将附着于玻璃面的水滴、污垢延展。
但是,在用手擦拭的情况下,行驶中难以处置,另外,如果不是从车外进行的作业,则难以适当地对任意的范围进行擦拭。
另外,在通过除水嵌条进行延展的情况下,不能从根本上去除水滴、污垢。
为了应对这样的状况,期望能够通过较小规模的装置结构有效地对玻璃等的特定部位进行附着物去除的技术。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对车辆的外装部件的特定区域进行附着物去除的附着物去除装置。
本发明通过下面的解决手段来解决上述课题。
技术方案1涉及的发明是一种附着物去除装置,其对在车身的外装部件附着的附着物进行去除,该附着物去除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振动产生部,其产生振动;以及振动传递部,其具有第1面以及第2面,该第1面与所述外装部件相对配置,该第2面以相对于所述第1面成锐角的方式倾斜配置,安装有所述振动产生部,该振动传递部形成得比所述外装部件软,在所述外装部件产生沿规定方向行进的表面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斯巴鲁,未经株式会社斯巴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14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经由集中式控制器或网络设备控制网络中的路径
- 下一篇:一种液体加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