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收发器件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61906.5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7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庄礼杰;季红岩;黄珍妮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亚派光电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郑雪梅 |
地址: | 518101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收发 器件 | ||
1.一种光收发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壳,所述管壳的一端安装有光纤适配器;
第一光发射组件,所述第一光发射组件安装于所述管壳远离所述光纤适配器的一端且与所述光纤适配器相对设置;
隔离器,所述隔离器设于所述管壳内,并位于所述第一光发射组件和所述光纤适配器之间,所述隔离器对所述光纤适配器所接收的光信号和所发出的光信号进行隔离;
第一C-lens透镜,所述第一C-lens透镜设于所述管壳内,并设于所述隔离器远离所述光纤适配器的一侧;以及
第二C-lens透镜,所述第二C-lens透镜设于所述管壳内,所述第二C-lens透镜邻近所述光纤适配器设置,所述第一C-lens透镜、所述隔离器和所述第二C-lens透镜于所述管壳的轴向依次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光发射组件发射的光线依次经过所述第一C-lens透镜和所述第二C-lens透镜会聚至所述光纤适配器的光纤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收发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C-lens透镜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C-lens透镜的孔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收发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收发器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管壳之侧壁的第二光发射组件和设于所述管壳内的第一滤光片,所述第一滤光片靠近所述第一光发射组件和所述第二光发射组件设置,所述第一滤光片、所述第一C-lens透镜、所述隔离器和所述第二C-lens透镜于所述管壳的轴向依次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滤光片用于透射所述第一光发射组件发射的光束并反射所述第二光发射组件发射的光束,所产生的两种不同波长的平行光束依次经过所述第一C-lens透镜和所述第二C-lens透镜会聚至所述光纤适配器的光纤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收发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收发器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管壳内的非球面透镜,所述第一光发射组件发射发散光束,所述非球面透镜位于所述第一滤光片和所述第一光发射组件之间,以使所述第一光发射组件发射的发散光束形成平行光束。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收发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光片与所述管壳的轴向呈45°设置。
6.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收发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收发器件还包括:
第一光接收组件,所述第一光接收组件设于所述管壳的侧壁,并与所述第二光发射组件沿所述管壳的轴向依次间隔设置;
第二滤光片,所述第二滤光片邻近所述第一光接收组件设置;以及
反射片,所述反射片与所述第二光接收组件相对设置,且邻近所述第二C-lens透镜设置;
所述光纤适配器发出的光束经过所述第二滤光片反射至所述反射片,所述反射片将所述光束发射至所述第一光接收组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收发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片与所述管壳的轴向呈32°设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收发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光片与所述管壳的中心轴线的垂直线之间呈13°设置。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收发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收发器件还包括第二光接收组件,所述第二光接收组件设于所述管壳的侧壁,并与所述第一光接收组件间隔设置;和
第三滤光片,所述第三滤光片邻近所述隔离器设置,且位于所述隔离器远离所述第一C-lens透镜的一侧,所述第三滤光片与所述第二光接收组件相对设置;
所述光纤适配器发出的光束经过所述第三滤光片反射至所述第二光接收组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收发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滤光片与所述管壳的轴向呈45°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亚派光电器件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亚派光电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190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智能仓储的稳定性高的搬运装置
- 下一篇:耳机充电盒及红外遥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