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有线-无线融合的用于数据中心内部互连的光传输系统及其运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62380.2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45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季伟;周晓腾;宋泽瑞;公姿苏;刘鹏程;尹锐;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10/64 | 分类号: | H04B10/64;H04B10/40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许德山 |
地址: | 25019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有线 无线 融合 用于 数据中心 内部 互连 传输 系统 及其 运行 方法 | ||
1.一种基于有线-无线融合的用于数据中心内部互连的光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数据中心内部两个光模块之间的互连,包括两个光模块,每个光模块包括光外差收发模块、自适应偏振解复用模块及电信号处理模块,光外差收发模块包括光发射模块及光接收模块;
所述光发射模块通过第一环形器、全双工光纤、第二环形器连接相邻的所述光模块,所述光发射模块还通过所述第一环形器连接所述自适应偏振解复用模块,所述自适应偏振解复用模块、光接收模块、电信号处理模块依次循环连接;
所述光发射模块用于产生携带信息的光信号并发送至另一光模块的自适应偏振解复用模块,与此同时,所述光发射模块还产生本振信号并发送至本光模块的自适应偏振解复用模块;
所述自适应偏振解复用模块接收到另一光模块发送的产生的携带信息的光信号,以及本光模块中光发射模块产生的本振信号,对携带信息的光信号及本振信号进行偏振解复用的均衡,并将处理后的光信号发送至所述光接收模块;
所述光接收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光信号进行解复用和解调;
所述电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对恢复的电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损伤进行恢复和补偿,还通过训练序列估计出光纤的传输矩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有线-无线融合的用于数据中心内部互连的光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偏振解复用模块包括一个偏振分束器、两组移相器和三个3dB耦合器;
接收的携带信息的光信号及本振信号先经过所述偏振分束器,分成X偏振光信号和Y偏振光信号,X偏振光信号和Y偏振光信号分别通过所述3dB耦合器的两个输入端口输入所述移相器,经过两组所述移相器完成偏振解复用,两组移相器的相移量是电信号处理模块通过训练序列估计出的光纤的传输矩阵,再求出光纤的传输矩阵的逆矩阵以及矩阵各个元素所对应两组移相器的相移值,基于铌酸锂电光效应改变两组移相器的相位值,实现自适应偏振解复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有线-无线融合的用于数据中心内部互连的光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发射模块包括光源、调制器;所述光源发出的光信号一部分经过所述调制器进行偏振复用、正交幅度调制后产生携带信息的光信号,另一部分直接作为本振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有线-无线融合的用于数据中心内部互连的光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制器为马赫增德尔调制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有线-无线融合的用于数据中心内部互连的光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接收模块包括相干解调模块及光电探测器,所述光电探测器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所述相干解调模块对转换后的电信号进行相干解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有线-无线融合的用于数据中心内部互连的光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光转换后的电信号通过有线在空间中传输或作为毫米波通过天线在空间中传输。
7.一种基于有线-无线融合的用于数据中心内部互连的光传输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
(1)光发射模块产生携带信息的光信号及本振信号;携带信息的光信号通过第一环形器、全双工光纤、第二环形器传输到另一光模块中的自适应偏振解复用模块,本振信号通过第一环形器传输至本光模块的自适应偏振解复用模块;
(2)自适应偏振解复用模块接收到另一光模块发送的产生的携带信息的光信号,以及本光模块中光发射模块产生的本振信号,对携带信息的光信号及本振信号进行偏振解复用的均衡,并将处理后的光信号发送至光接收模块;
(3)步骤(2)处理后的光信号进入光接收模块,光接收模块对光信号进行解复用和解调;
(4)步骤(3)处理后的恢复的电信号进入电信号处理模块,电信号处理模块对恢复的电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损伤进行恢复和补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238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