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油污泥用破乳剂、处理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63071.7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39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苏长明;唐丽;刘佳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鸿瀚环境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4 | 分类号: | C02F11/14;C02F11/148;C02F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刘国军;何伟 |
地址: | 124010 辽宁省盘***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油 污泥 乳剂 处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中使用的破乳剂、采用的处理系统及使用该系统进行的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治理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用于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的破乳剂、采用的处理系统及使用该系统进行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油田及石油炼制企业在生产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含油废弃物(包括含油污泥)的逐年增多,为油田城市带来较大的环境治理压力,也给炼油企业带来巨大的处置成本。另外,这些含油废弃物给周围的环境和土壤带来较高的污染几率,需对此进行有效的、可工业化生产的全方位无害化治理,以此来预防和治理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土壤的破坏。
含油污泥简称油泥,其中包含含油污泥砂以及老化油。含油污泥的来源非常广泛,其中:有来自油田开采时落地的粘油泥砂、有来自油田生产运行中储油罐的含油淤泥聚合物、有来自石油运输时跑冒漏时产生的含油污染物、有来自炼油炼化厂的污水处理时含油浮渣和各种含油污泥,也有来自船舶清仓时的各种类型的船舶燃料仓内的含油底泥。无论哪种来源的含油污泥污染物,它们都有如下共同特点:
1.运动粘度大且粘附性大,颗粒大小不一,难以使用同一种型号的设备进行统一处置;
2.絮状物和聚合物类物质较高,没有自然分解能力;
3.工业垃圾含量较多,种类不一,分选困难;
4.建筑垃圾类废弃物较多,种类不同,分选难度大;
5.砂石类物料较多,粒径不同;
6.含油量从1%—20%不等,含量较高,除油困难;
7.含水率从5%—80%不等,含量较高,脱水困难。
不同的油田和炼化厂所产生的含油污泥的物理性质不同,有高凝油油泥、高稠油油泥等,但是密度相对较高,重量比都在0.95—1.06左右,固液分离难度较大,分离困难。
根据对以上物料的物理性质的了解与分析,需要对所有含油污泥类物料进行统一的治理与无害化处置,以减少污泥和土壤的含油量,并将含油危险废弃物类物料处理成为一般性废弃物,使这种物料能够顺利的被资源化利用,以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本发明中的含油污泥是指含有各种原油、渣油、淬火油、油浆、润滑油、老化油等的含油废弃物,其是油质较重,颗粒大小不一、粘度很大,含水量也多少不同的物质。
目前国内含油污泥处理技术有化学萃取分离法、油溶性溶剂萃取法、热裂解法、焚烧处置法、热解析处理法、同质油调制技术等。其中化学萃取分离法和油溶性溶剂萃取法属于物理化学转化;热裂解、焚烧和热解析处理属于催裂化和延迟焦化部分。这些处理处置技术要么成本较高,对环境影响较大;要么处理设备规模较小,难以达到工业化生产的目的,对产废企业来说难以达到规模化生产处理的要求。
因此,开发新的用于含油污泥的规模化以及无害化处理技术是重中之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解决含油污泥除油、脱水、除砂、去杂及不能规模化生产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处理的破乳剂、处理方法与用于该方法的处理系统。
本发明通过各种设备的有效组合,将含油污泥原料进行固液分离,再对分选出的物质分别进行单独处置和处理。其中被分选出的物质有油泥水混合物、建筑用砂石物料、污泥、水、建筑砖头瓦砾及含油垃圾混合物、含油塑料编织袋等废弃包装物。将分离出的各种物料经过单独处置处理后回收全部产品。经过处理后的产品都能够达到再利用的目的,并做到废弃物的100%回收,合格率也做到100%,从而实现真正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目的。
本发明的原理是进行固液分离,然后依次加入破乳剂,再过滤分选物料。之后,再将不同的物料按照产出物的物理性质进行细化处置处理,实现100%的产品回收率和100%的产品合格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鸿瀚环境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辽宁鸿瀚环境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30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