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缓解植物黄化的肥料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63358.X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852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忠池;冯宗利;陈巍;张建强;胡许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芳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80 | 分类号: | C05G3/80;C05G3/00;C09K17/14;C09K101/00;C09K10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愉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06 | 代理人: | 唐海波 |
地址: | 201304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解 植物 黄化 肥料 | ||
一种缓解植物黄化的肥料,包括含有铁元素的铁肥、含有镁元素的镁肥、木质素衍生物、土壤改良剂,按质量份数计各组分含量如下:铁元素1.5‑3份,镁元素200‑250份,木质素衍生物55‑66份,土壤改良剂30‑36份。该肥料能够缓解多种原因导致的黄化病,并且具有很高的肥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林领域,具体是一种缓解植物黄化的肥料。
背景技术
植物黄化是指植物茎叶一部分或者全部由绿色变成黄色或黄白色的现象,是植物的主要病变之一。黄化病株主要生化特征:坏死叶片中固醇的含量显著下降,氨基酸代谢失常等。发生黄化的植物往往生长发育迟缓,枝条丛生,叶小且颜色逐渐变淡至黄色或黄绿色,严重时可能引起整个植株的死亡,导致植物的经济效益降低。
植物黄化按照其病因的不同,可以分为两个类型:病理性黄化、生理性黄化。植物生理性黄化主要由于不适宜的外部环境引起内部生理活动的失调,以及植物体内营养元素的过多或缺失引起的,其中又以铁、镁元素缺乏最为常见,研究亦最为广泛。
目前市场上存在针对生理性黄化导致的黄化病的特制肥料,但目前已知的技术方案均存在解决植物黄化过程中效果单一的问题。而如要将多种肥料混合使用,很多肥料则因为在使用中相同效果的肥料之间会产生冲突,或是相互降低彼此的效果而不能够混合使用。因而针对多种因素引起的植物黄化病是一个技术难点。
发明内容
鉴于目前针对植物黄化的肥料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缓解植物黄化的肥料,以应对多种因素引起的植物黄化病。
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缓解植物黄化的肥料,包括含有铁元素的铁肥、含有镁元素的镁肥、木质素衍生物、土壤改良剂,按质量份数计各组分含量如下:铁元素1.5-3份,镁元素200-250份,木质素衍生物55-66份,土壤改良剂30-36份。
依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土壤改良剂由丙烯酸胺素和双性黄庶酸组成,丙烯酸胺素和双性黄庶酸的质量比为1:10至1:20。
依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木质素衍生物为木质素磺酸盐。
依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铁肥为硫酸亚铁,所述镁肥为硫酸镁、硝酸镁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
优选地,所述木质素衍生物的质量份数为55-60份。
优选地,所述土壤改良剂的质量份数为33-36份。
优选地,所述铁肥含有的铁元素的质量份数为1.5-2份。
优选地,所述镁肥含有的镁元素的质量份数为200-220份。
铁元素是一类能够促进叶绿素合成的元素,也是呼吸酶的成分之一。植物缺Fe时,叶绿素合成停止,所以表现出黄化现象。镁是叶绿素的合成成分之一。缺乏镁,叶绿素即不能合成,叶脉仍绿而叶脉之间变黄,有时呈红紫色。若缺镁严重,则形成褐斑坏死。对植物来说,铁元素是微量元素,镁元素是大量元素,铁元素和镁元素在本申请中的质量比基于这一考虑之上。木质素磺酸盐可以与铁形成螯合物,减少二价铁的沉淀和被氧化,本申请基于这一作用设计了铁元素和木质素磺酸盐的配比。植物对铁元素的吸收是以亚铁离子形式吸收的,偏酸性的条件有利于亚铁离子稳定存在。双性黄庶酸直接提供酸性,丙烯酸胺素能够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酸性的NH4+,基于对土壤PH环境的改善以及土壤PH与亚铁离子的联系设计了土壤改良剂与铁元素的配比。就土壤改良剂本身而言,双性黄庶酸直接提供酸性,用量稍大,丙烯酸胺素缓慢调节土壤PH,用量较小,基于这一原理设计了双性黄庶酸和丙烯酸胺素的配比,结合实验结果,最终形成了本申请文件提到的配方。
本发明实施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芳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芳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33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红葡萄酒的陈酿方法
- 下一篇:高密度电路板内故障芯片定位装置及定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