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煤工作面断层破碎带注浆加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64333.1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850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程详;赵光明;孟祥瑞;李英明;刘增辉;孙建;考四明;许文松;黄顺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代群群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煤 工作面 断层 破碎 带注浆 加固 方法 | ||
1.一种采煤工作面断层破碎带注浆加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确定加固区域:根据断层在采煤工作面内的赋存情况和发育范围,确定注浆加固区域;
S2、静态治理:根据断层落差、影响程度及影响范围,进行支承压力范围之外的静压预注浆,所述的静压预注浆采用帷幕止浆层注浆、浅孔注浆、中深孔注浆、深孔注浆四种注浆工艺中的一种或多种;
S3、动态治理:采煤工作面回采至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之内时,在静压预注浆基础上,进行断层破碎带的动压预注浆加固,所述的动压预注浆采用浅孔注浆、中深孔注浆、深孔注浆三种注浆工艺中的一种或多种;
S4、局部治理:采煤工作面回采至面内揭露断层后,进行工作面面内浅孔注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煤工作面断层破碎带注浆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S2中,帷幕止浆层注浆工艺施工时,在巷道高度为3-3.5m时,采用两排注浆孔,且注浆孔呈三花眼布置,第一排注浆孔位于巷道肩窝位置,第二排注浆孔位于距巷道顶板1-1.5m位置,每排注浆孔中,相邻两注浆孔沿钻孔排布方向的间距为4-6m,两排注浆孔相互错开,两排之间相邻的两孔,沿注浆孔排布方向的间距为2-3m,注浆孔深度为3-4m,两排注浆孔施工时采用先下后上的注浆顺序,下排注浆孔注浆完成后,再施工位于巷道肩窝位置的注浆孔,第一排注浆孔仰角20°-30°,第二排注浆孔垂直于巷道煤壁施工;
在巷道高度大于3.5m时,采用三排注浆孔,且注浆孔呈五花眼布置,第一排注浆孔位于巷道肩窝位置,第二排注浆孔位于距巷道顶板1-1.5m位置,第三排注浆孔位于距第二排注浆孔1-1.5m位置;每排注浆孔中,相邻两注浆孔沿钻孔排布方向的间距为4-6m,相邻两排的注浆孔错开的沿注浆孔排布方向的间距为2-3m,注浆孔深度为3-4m,三排注浆孔施工时采用先下后上的注浆顺序,下排注浆孔注浆完成后,继续施工上排的注浆孔,第一排注浆孔仰角20°-30°,第二、三排注浆孔垂直于巷道煤壁施工;
所述帷幕止浆层注浆时,注浆孔的孔径为Φ42mm,注浆压力为3-5MPa;
所述帷幕止浆层注浆时,对巷道帮部进行喷浆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煤工作面断层破碎带注浆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S2、S3中,浅孔注浆工艺采用在机、风巷内平行布孔,或在机、风巷钻场内集中布孔两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或两者相结合方式布孔;布孔时,注浆孔的终孔位置位于煤岩交界面以上2-3m处,且终孔穿过断层面2-3m,注浆孔深度为20-40m,注浆压力为5-10MPa,注浆孔封孔长度为10-15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煤工作面断层破碎带注浆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S2、S3中,中深孔注浆工艺采用在机、风巷内平行布孔,或在机、风巷钻场内集中布孔两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或两者相结合方式布孔;布孔时,注浆孔终孔位置位于煤岩交界面以上3-5m处,且终孔穿过断层面2-3m;注浆孔深度为40-85m,注浆压力为10-15MPa,注浆孔封孔长度为15-20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煤工作面断层破碎带注浆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S2、S3中,深孔注浆工艺采用在机、风巷内平行布孔,或在机、风巷钻场内集中布孔两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或两者相结合方式布孔;布孔时,注浆孔终孔位置位于煤岩交界面以上5-7m处,且终孔穿过断层面2-3m,注浆孔深度为85-130m,注浆压力为15-20MPa,注浆孔封孔长度为20-25m。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所述的一种采煤工作面断层破碎带注浆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
采用机、风巷平行孔布置方式时,相邻两个注浆孔的终孔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距离为5-10m;采用钻场内集中布孔方式时,相邻两个注浆孔的终孔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之间,在垂直于回采方向上的距离为10-15m;
所述浅孔注浆、中深孔注浆或深孔注浆施工时,钻机孔径均为Φ73mm、Φ94mm和Φ113mm中的任意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433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涡喷发动机用导向器及涡喷发动机
- 下一篇:一种蔬果农作物的微波烘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