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进型胶与PET基材可共造粒型保护膜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64414.1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75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潘成诚;张艮;汪洋;刘影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明讯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25 | 分类号: | C09J7/25;C09J7/38;C09J7/40;C09J15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2200 安徽省宣城市广***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型 pet 基材 可共造粒型 保护膜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改进型胶与PET基材可共造粒型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包括PET基材(1),所述PET基材(1)表面电晕处理,电晕处理的所述PET基材(1)表面涂布有适度交联的经增溶及接枝改性处理的改进型饱和聚酯压敏胶黏剂涂层(2),所述适度交联的经增溶及接枝改性处理的改进型饱和聚酯压敏胶黏剂涂层(2)上可贴合有离型膜(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胶与PET基材可共造粒型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适度交联的经增溶及接枝改性处理的改进型饱和聚酯压敏胶黏剂涂层(2)中的经增溶及接枝改性处理的改进型饱和聚酯压敏胶黏剂包含接枝改性的饱和聚酯高分子、聚己内酯和聚丙烯酸酯类成分,所述适度交联的经增溶及接枝改性处理的改进型饱和聚酯压敏胶黏剂涂层(2)组成组分百分比为:饱和聚酯类高分子树脂40%-60%、聚己内酯40-60%、聚丙烯酸酯类2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型胶与PET基材可共造粒型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经增溶及接枝改性处理的改进型饱和聚酯压敏胶黏剂中接枝改性的饱和聚酯高分子为端羟基和/或端羧基的线性饱和聚酯高分子,其玻璃化转变温度点Tg在0±20℃及分子量Mn在15000-4500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型胶与PET基材可共造粒型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经增溶及接枝改性处理的改进型饱和聚酯压敏胶黏剂中聚己内酯为二甲苯溶剂中聚合的以羟基和/或羧基封端的聚己内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进型胶与PET基材可共造粒型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己内酯用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中的至少一种作为封端剂,所述封端剂的用量为己内酯质量的0.5%-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型胶与PET基材可共造粒型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酸酯类的单体质量百分比为:丙烯酸1-10%、丙烯酸丁酯0%-90%、丙烯酸异辛酯0-90%和丙烯酸-β-羟乙酯1-10%。
7.一种改进型胶与PET基材可共造粒型保护膜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单体混合液;
步骤二:制备引发剂溶液、引发剂滴加液、引发剂补加液;
步骤三:在二甲苯中制备封端型聚己内酯高分子溶液;
步骤四:将封端的聚己内酯高分子、饱和聚酯树脂高分子、引发剂溶液、单体混合液、引发剂补加液在有机溶剂中通过自由基聚合-接枝为增溶及接枝处理的改进型饱和聚酯压敏胶黏剂;
步骤五:将增溶及接枝处理的改进型饱和聚酯压敏胶黏剂、溶剂、增塑剂及交联剂配制为涂布液;
步骤六:将涂布液涂布至经过电晕处理的PET基材(1)表面并干燥固化为适度交联的经增溶及接枝改性处理的改进型饱和聚酯压敏胶黏剂涂层;
步骤七:在适度交联的经增溶及接枝改性处理的改进型饱和聚酯压敏胶黏剂涂层贴合离型膜(3),经过后熟化处理后即得制得改进型胶与PET基材可共造粒型保护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改进型胶与PET基材可共造粒型保护膜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还包括将准确计量的己内酯和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中的至少一种及二甲苯混合均匀,将溶液升温至135℃以上,加入催化剂进行聚合,得到封端型聚己内酯二甲苯溶液,反应温度在135-160℃之间,聚合时间不低于240分钟。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改进型胶与PET基材可共造粒型保护膜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还包括将准确计量的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中的至少一种,丙烯酸-β-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中的至少一种,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中的至少一种单体,更进一步优化为丙烯酸、丙烯酸-β-羟乙酯,丙烯酸异辛酯,共同混合均匀,再加入规定量溶剂的55-65%到单体混合液中,搅拌均匀,得到单体混合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明讯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明讯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441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