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以及电子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69556.7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26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平;薛震;闫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莱特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71/06 | 分类号: | C07D471/06;C07D519/00;C07F7/10;C09K11/06;H01L51/50;H01L51/5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冯伟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合物 有机 电致发光 器件 以及 电子 装置 | ||
本申请属于OLED技术领域并提供了具有化学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其中,X1、X2、X3、X4、X5和X6各自独立地选自C原子或N原子,且X1、X2、X3中有且仅有一个为N原子,X4、X5和X6中有且仅有一个为N原子;L1和L2各自独立地选自单键、C1‑C20亚烷基、C3‑C20亚环烷基、C6‑C30亚芳基、C3‑C30亚杂芳基;Ar1和Ar2各自独立地选自C1‑C20烷基、C3‑C20环烷基、C6‑C30的芳基、C3‑C30杂芳基、Si(R1R2R3)。本申请提供以菲类稠环衍生物作为母核的化合物,其分子具有很强的平面延展性,能够增强材料的刚性,延长化合物的使用寿命。此外,分子中同时存在多个氮原子中心,分子内电子云密度增大,可提高电子迁移率和跃迁速率,使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均具有较高的器件效率。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有机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稠环化合物以及包括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以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为OLED。其原理是在阴阳两极施加电场时,阳极侧的空穴和阴极侧的电子会向发光层移动,在发光层结合形成激子,激子处于激发态向外释放能量,从激发态释放能量变为基态释放能量的过程对外发光。自1987年美国柯达公司报道有机分子电致发光和1990年英国剑桥大学报道聚合物电致发光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开展研究与开发。该类材料具有结构简单、成品率高、成本低、主动发光、响应速度快、分率高等优点,且具有驱动电压低、全固态、非真空、抗荡、耐低温(-40℃)等性能。近年来,OLED材料在智能手机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被认为是未来最有可能替代液晶显示器的一种新技术,引起极大关注。有机电荷传输材料是一类当有载流子(电子或空穴)注入时,在电场作用下,可以实现载流子的可控定向有序迁移从而实现电荷传输的有机半导体材料。相对于无机材料,有机电荷传输材料具有成本低、毒性小、易于加工成型和进行化学修饰以满足不同需要、可以制作全柔性器件等优点,有机电荷传输材料可分有机空穴传输(p型)材料和有机电子传输(n型)材料。与有机p型材料相比,n型材料的发展比较缓慢,如8-羟基喹啉铝(Alq3)和噁二唑衍生物PBD是较早进行研究的n型材料。
高效的商业化有机发光二极管应用含有有机金属铱配合物的磷光体,因为它们可以将单线态和三线态激子均捕获,从而实现100%的内量子效率。然而,由于过渡金属配合物的激发态激子寿命相对过长,而且容易发生发光材料的浓度淬灭效应,导致不必要的三线态-三线态(T1-T1)在器件实际工作中淬灭,为了克服这个问题,研究者们常将三线态发光客体材料掺杂到有机发光主体材料中。近年来,高效的磷光器件很少,主要原因是缺乏同时具有较好的载流子传输性能和较高的三线态能级的客体材料。
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所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的光电材料及其在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使其具有优良的光电性能、高效率、低驱动电压和长寿命的优点。
为实现所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氮杂环化合物,所述氮杂环化合物具有化学式1所示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莱特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陕西莱特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95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