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核电厂破口失水事故水力载荷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70173.1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59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樊杰;苟军利;党高健;丁书华;单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8 | 分类号: | G06F30/28;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何会侠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核电厂 破口 失水 事故 水力 载荷 分析 方法 | ||
一种核电厂破口失水事故水力载荷分析方法,包括:考虑了控制体面积变化随时间变化的两流体水力学模型;基于半隐差分的数值解法;基于逐步分段解析法的结构动力学分析方法;实现了水力学与力学之间的流固耦合计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考虑了控制体面积随时间的变化,实现了水力学与力学的耦合计算,能够更加精确地进行核电厂失水事故下结构受力分析,为反应堆的设计提供标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电厂安全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电厂失水 事故水力载荷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压水堆核电厂设计基准事故之一,冷却剂丧失事故一直是国 内外核反应堆设计时关注的重点。破口失水事故发生时,瞬间产生的 卸压载荷会引起反应堆堆内结构的振动,威胁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安全 性和完整性,所以反应堆的破口失水事故动力分析一直受到核电发达 国家的高度重视,开发了一系列的分析方法进行数值模拟。但水力载 荷分析方法在我国依旧处于发展阶段,设计先进的破口失水事故水力 载荷分析方法对于我国的核电自主化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际主流的核反应堆水力载荷分析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 应用和验证,其发展已相对成熟。但是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和 优化。
对于常见的水力载荷专用分析程序,如:MULTIFLUX或者ATHIS 程序,其使用均相流模型模拟两相流动,而均相流模型将两相流体均 匀处理,没有考虑相间的相互作用,模拟两相流动存在一定的误差;
当使用反应堆事故分析程序分析水力载荷时,由于程序全都认为 管道时刚性的,流体流动面积不会随时间变化,但是破口失水事故发 生后,瞬间产生的泄压波会冲击反应堆压力容器内部结构,导致结构 震动,流道发生变化,因此这些程序计算水力载荷时存在偏差;
一些计算流体力学程序(如:ANSYS或者ABAQUS)也可以用来 分析反应堆的破口失水事故水力载荷,但是这些程序建模复杂,计算 耗费大。
总之,目前已存在的水力载荷分析方法存在一些模型方面的问题, 会导致核电厂水力载荷分析的结果不够准确和真实,因此需要针对模 型和算法进行更适用于破口失水事故水力载荷分析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中开展了相关研究以解决现有水力载荷分析方法存在的 问题。首先建立了考虑控制体面积随时间变化的两流体水力学分析模 型,计算一回路各个节点的水力学参数;其次建立了基于模态分析的 结构力学分析方法,使用逐步分段解析法求解结构动力学方程;随后 建立了流固耦合模型,实现了水力学与力学的耦合计算;最后基于计 算结果计算结构受力,得到了核电厂破口失水事故水力载荷分析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核电厂破口失水事故水力载荷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下步骤:
第一步:根据核电厂一回路的运行参数和管道结构参数建立数学 模型;
第二步:确定反应堆吊篮的节点划分与周围管道的对应关系,并 对吊篮结构进行模态振型分析,得到吊篮结构的固有振动频率和模态 振型向量参数;
由于吊篮结构复杂,因此将圆筒状的模型当作板状进行简化处理, 并划分成若干个小的振荡单元,而每个小的振荡单元均存在结构动力 学方程:
式中:m—吊篮结构的质量;c—吊篮结构的阻尼系数;k—吊篮结 构的刚度系数;v(t)—吊篮结构的位移;f(t)—吊篮结构随时间的受 到的载荷;——吊篮结构的速度;——吊篮结构的加速度;
由于各个吊篮结构振荡单元之间存在相互影响,所以m、k、c都 不是对角矩阵,为了消除这种相互影响,简化计算,引入模态振型分 析;首先,通过坐标变换,将物理坐标转化为模态坐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01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油固废低温热解炉用烟气处理装置
- 下一篇:喷射尿素的控制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