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70303.1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993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杨明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欣新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35 | 分类号: | B09B3/35;B09B3/40;B03C1/30;B09B5/00;B09B101/25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宋敏 |
地址: | 430073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生活 垃圾 资源 利用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输送设备(2)依次连接的封闭链板布料机(1)、强给料板锤破设备(3)、第一辊筛(4);所述第一辊筛(4)通过三个输送设备(2)分别返回强给料板锤破设备(3)及输送至第一磁涡分选设备(5)、负压震动分选设备(6);所述负压震动分选设备(6)分别连接轻质物料处理线和重质物料处理线;本发明特别适用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分选和资源化利用,面向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生产线能对城市填埋生活垃圾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减少“垃圾围城”的压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向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正处于一个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急剧增加的过程当中,我国的城市垃圾所产生的清运量和堆积量都在迅猛增长。据数据显示,2016全国生活垃圾清运量约为21500.5万吨,平均年增长率高至8%~10%,这样快速的增长率,使得我国历年来垃圾的堆积量已经达到了80亿吨。城市的垃圾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的公害问题之一,大量的垃圾在城市周围堆积着,我国三分之二以上城市身陷“垃圾围城”困扰。
目前,我国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法、焚烧法、堆肥法三种。大部分垃圾处理以填埋为主,据统计,2016年全国有1900多座垃圾填埋场在运行,垃圾填埋处理比例约占垃圾总量的60%。因其具有建设和运行费用较低、操作简单、处理量大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弊端:一是占用大量土地,选址困难,并且土地征拨费用高;二是浪费大量的垃圾内含资源,人为地将垃圾化为“不能增长的资源、扔掉的巨额财富”,达不到资源化处理需求;三是造成环境污染,填埋场中渗滤液的渗漏,会污染土地和地下水质,并随着堆积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续,污染向周边与地下深层扩散,同时垃圾所散发的毒、臭气体向周围漫散,形成空中、周边、地下立体污染。
同时,填埋作业量的与日俱增,各地需不断扩建与新建垃圾填埋场,而伴随着土地价格的飞涨,征地新建垃圾填埋场的成本急速上涨,一个新垃圾填埋场即使不考虑征地成本也动辄数亿,随着城市土地的日益稀缺,征地新建在许多城市已经几无可能。垃圾处理面临既难以新建填埋场,而老旧填埋场又多面临库容告罄的严峻局面。面对这种严峻局面,需要迅速拿出方案,妥善处置填埋场存量垃圾,腾出库容,解燃眉之急。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生产线,特别适用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分选和资源化利用,面向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生产线能对城市填埋生活垃圾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减少“垃圾围城”的压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面向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系统,包括通过输送设备依次连接的封闭链板布料机、强给料板锤破设备、第一辊筛;所述第一辊筛通过三个输送设备分别返回强给料板锤破设备及输送至第一磁涡分选设备、负压震动分选设备;所述负压震动分选设备分别连接轻质物料处理线和重质物料处理线;
所述封闭链板布料机用于将进入的成堆状的生活垃圾均匀分布;
所述强给料板锤破设备用于将生活垃圾破碎,并将第一粒径以下的物料排出;
所述第一辊筛用于将物料按粒径分为三类,并将大于第一粒径的物料输送返回所述强给料板锤破设备进行二次破碎,将小于第三粒径的物料输送至所述第一磁涡分选设备,将第三粒径-第二粒径的物料送往所述负压震动分选设备;其中,第一粒径>第二粒径>第三粒径;
所述第一磁涡分选设备用于将金属分选出来,将剩余的腐殖土收集备用;
所述负压震动分选设备通过震动打散,负压输送的原理将物料分为两类,将轻质物料在负压的作用下从顶部输送至所述轻质物料处理线进行处理;重质物料在重力作用下从下部输送到所述重质物料处理线进行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欣新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欣新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03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