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隔离式电池模组液冷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71663.3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9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彭雄斌;崔旭建;陈章林;李育武;马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汕头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613;H01M10/617;H01M10/625;H01M10/647;H01M10/6554;H01M10/656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周增元;曹江 |
地址: | 515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离 电池 模组 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隔离式电池模组液冷系统,包括电池模组,导热板,隔热棉,冷却板和冷却管道,所述电池模组包含若干电池本体,所述电池模组平放在所述冷却板上,所述导热板紧贴在所述电池侧面,所述隔热棉放置在所述导热板和所述方块电池之间,所述冷却板上表面放置所述电池、所述导热板、所述隔热棉,所述冷却板反面开有安装冷却管道的冷却槽和冷却脊,所述冷却管道安放在所述冷却板下表面,嵌入所述冷却板下表面的冷却槽中。本专利有效解决了电池组过热,电池模组内部温度不均及失效电池热扩散的问题,提高了电池组的能量输出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散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离式电池模组液冷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形式的严峻,燃油汽车逐步被新能源所取代,市场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就是电动汽车。推动电动汽车发展是未来汽车行业的一个主流方向。
动力电池组是电动汽车的动力源,也是电动汽车最为核心的部件之一。为满足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需要,动力电池组由上千块电芯组成。为满足轻量化和小型化设计,这些电芯被紧密的排列在一起。紧密排列的电池组在车辆工作时会积蓄大量的热,尤其是车辆运行在爬坡,加速,急速转弯等极端工况时。这些热量若得不到及时疏导和有效调控,会造成电池组温度过高,影响电池组的能量输出能力,缩短电池使用寿命;严重时还会损坏电池,甚至引发起火和爆炸。
为保证动力电池组的温度能维持在可控范围内,解决动力电池组内部局部温度过高,模组内部及不同模组之间的温度不均衡问题。动力电池组需配备电池热管理系统来检测和调控电池组的工作状况,对温度过高的电池组及时散热。目前工业内主要采用的散热方式包括风冷,液冷和相变材料冷却。三者之中,液冷是一种可以在较低成本下能投入的情况下获得较好散热效果的一种散热方式。常用的液冷散热是在电池组内部设置冷却液流通的管道,冷却液流过高温区将热量带走,以维持电池组的整体温度在可控和范围内,并且保证电池组在不同位置的温差相差不大。
目前,有关电池组热管理的专利设计很多,但大都集中于改善冷却液性能,优化流通管道等方面的设计和研究,并且无法减少因单个电芯的热逃逸破坏整个电池组的风险。实用的结合冷却管道和导热板联合散热的动力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的设计较少。如专利CN208753472 U,通过将大型的电池模组当成一个模块单元进行液冷降温,其内部电池之间的温度差异难以消除。又如专利CN 208157468 U,电池模组内部无隔热层,单个电池的热逃逸会成为整个电池模组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隔离式电池模组液冷系统。可保证动力电池组的温度能维持在可控范围内,解决动力电池组内部局部温度过高,模组内部及不同模组之间的温度不均衡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隔离式电池模组液冷系统,包括电池模组、导热板、隔热棉、冷却板和冷却管道,所述电池模组包含若干电池本体,所述电池模组平放在所述冷却板上,相临所述电池本体之间均依次设置有所述导热板、隔热棉,所述若干电池本体以长边放置于所述冷却板上,且具有相同的电极朝向,所述导热板下部与所述冷却板紧密接触,所述冷却板背面布置有冷却脊与冷却槽,所述冷却管道嵌入所述冷却槽中。
其中,所述导热板纵截面呈“L”形,所述导热板的底面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隔热棉的安装厚度。
其中,所述导热板仅与一侧的所述电池本体接触。
其中,所述冷却管道呈迂回形紧贴于所述冷却板背面的所述冷却脊之间。
其中,所述冷却管道以所述电池模组的电极朝向一侧为冷却液入口。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电池组过热,电池模组内部温度不均及失效电池热扩散的问题,提高了电池组的能量输出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隔离式电池模组液冷系统的总装配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汕头大学,未经汕头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16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