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BSC生物基质生态模块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72015.X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9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吴金栋;袁彬鸿;赵永和;周世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金栋;袁彬鸿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G24/20;A01G24/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3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bsc 生物 基质 生态 模块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BSC生物基质生态模块,包括模具本体和填充材料,所述模具本体为中部带有空心圆筒结构的壳体,所述填充材料位于模具本体的壳体内,其特征在于:模具本体的上端面设置有置放营养物质的方形槽,在方形槽的下方设置有置放种植植物的中心部位种植孔,所述中心部位种植孔为第一种植孔,模具本体的侧面分别设置有榫结构或卯结构,平行的两侧面的榫结构或卯结构的结构类型相同,相邻的两侧面的榫结构或卯结构的结构类型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BSC生物基质生态模块,其特征为:模具本体的上端面外轮廓的正投影面积小于模具本体的下端面的外轮廓的正投影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BSC生物基质生态模块,其特征为:模具本体的上端面外轮廓的正投影面积等于模具本体的下端面的外轮廓的正投影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BSC生物基质生态模块,其特征为:所述模具本体四角处分别设置有弧形通槽,当选择四个模具互相拼接为“田”字型时,正中心位置形成有四个弧形通槽围合而成的第二种植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BSC生物基质生态模块,其特征为:模具本体上端面外轮廓的正投影面积在0.2m×0.2m至1m×1m之间,即单层每平米可容纳模具本体1-25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BSC生物基质生态模块,其特征为:模具本体的制作材料为可降解无公害的植物纤维、淀粉或蛋白质。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BSC生物基质生态模块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实施步骤1:按生态修复工程要求设计模具的形状、尺寸和植物品种,在模具厂房内制作成型并附着种子、菌剂、保水剂,运输至预制BSC生物基质生态模块厂房现场备用;
实施步骤2:将可降解模块放置在转运托盘上,按n×n矩阵排列,安置总个数以所占总面积约1m2为宜,以方便转运、放置;
实施步骤3:按设计要求制备多孔填充料,并浇筑、填充到模具壳体的内部,整平填充料至模具边缘,将整个转运托盘和BSC生物基质生态模块运送至堆放场,分层码放,备用;
实施步骤4:预制足够一个运输车单位体积的生态模块后,即可装车送至工程实施场地,并在现场放置7日以上;
实施步骤5:按设计要求清理所需施工的坡、岸等基础后,将预制的生态模块运至现场铺设部位,先往多孔骨料内填充包含菌剂、土壤、保水剂的基质,然后将模块安放稳置;
实施步骤6:下一个模块填充好基质后,翻过来与上一个模块榫卯咬合安装放置;
实施步骤7:重复步骤5、步骤6,并使得生态模块最终安放铺设成整体防护形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BSC生物基质生态模块的施工方法,其特征为:所述填充材料为多孔型骨料可存储植物生长基质原料,多孔型骨料的孔隙提供植物根系生长空间,填充多孔型骨料进模具内部后,与模具一体成型并使用,无需脱模。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BSC生物基质生态模块的施工方法,其特征为:制作成型的可降解无公害环保模具附着有密度为500-20000粒/m2的植物种子、密度为20-500g/m2的菌剂、密度为10-150g/m2的保水剂,第一种植孔放置营养物质、土壤、植株、种子,直接使用于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工程,填充的多孔型材料容重大于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BSC生物基质生态模块的施工方法,其特征为:生态模块中心部位的种植孔可以扦插、种植幼苗,可根据实际施工区域土壤基础条件调整配方,安放营养物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金栋;袁彬鸿,未经吴金栋;袁彬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201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