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薄膜型多孔离子源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72459.3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059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龙开明;杨楚汀;刘雪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J49/10 | 分类号: | H01J49/10;H01J49/26;B22F1/107;B22F3/11;B22F3/22 |
代理公司: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专利中心 51210 | 代理人: | 翟长明;张保朝 |
地址: | 621999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膜 多孔 离子源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薄膜型多孔离子源的制备方法,是将铼粉、铂粉和液体胶水的混合体制备成源片后,在真空中烧结成多孔离子源,制备过程包括原料混合、制备源片、烧结和涂样,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源片是先将原料混合步骤制备的铼粉、铂粉和液体胶水的混合体加入稀释剂,充分搅拌成均匀的稀浆糊化的混合物,再将混合物倒入底面平整的模具中,使混合物在模具内形成平整的膜,并自然干燥后切割成源片;所述原料混合是先将铼粉和铂粉充分混合均匀后,加入液体胶水搅拌均匀并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静置成均匀的混合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混合过程中,铼粉、铂粉和液体胶水的重量比为1∶1∶1,混合体静置的时间为24h~48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源片过程中,加入的稀释剂的量为铼粉、铂粉和液体胶水的混合体的体积的0.5~1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是用液体胶水将源片粘接于灯丝上,自然干燥后制备成薄膜型多孔离子源,其中,烧结的最高温度为1700℃~196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胶水中还加有溶剂,液体胶水和加入的溶剂的体积比为1∶1~1∶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过程中,粘接源片的灯丝的具体烧结流程为,以0.1A·min-1的速率加载电流,直到0.9A,等待30min;再以0.5A·min-1的速率加载电流,直到2.5A,等待20min;再以0.5A·min-1的速率加载电流,直到4.3A,烧结10min;最后,降低电流至0A,在真空中冷却24h以上,制备成薄膜型多孔离子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源片的灯丝是在真空度小于1×10-4pa下进行烧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源片过程中,模具采用平整的聚四氟乙烯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245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