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通液体电燃料加注及回收枪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72469.7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8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崔华;杨豫森;陈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赫普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D7/46 | 分类号: | B67D7/46;B67D7/38;B67D7/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联创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4 | 代理人: | 李萌;江平国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通 液体 燃料 加注 回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通阀控制电燃料加注及回收枪,包括三通阀、加注回收枪本体、引流软管和加注回收控制单元,三通阀三个接口分别连接电燃料加注管路及加注泵、电燃料回收管路及回收泵和电燃料加注回收枪管管路;加注回收枪本体管一端连接三通阀,一端可插拔连接电燃料储箱;加注控制单元接收电燃料储箱液位传感器信号,控制三通阀切换,先后完成回收电燃料及加注电燃料操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实现电燃料回收和加注的自动切换,回收和加注可以自动连续进行,不需要手动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流电池技术领域,主要应用于液流电池汽车的液流电燃料的加注和回收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汽车拥有量不断增长。根据2010年《中国汽车工业统计年鉴》,2009年全国汽车销售量约为1362万辆,年增长率达到45.5%,比同年美国汽车销售量多了300多万辆。汽车消费量的快速增长扩大了化石燃料的消耗,而汽车消耗化石燃料是温室气体和一些有害气体的重要来源。已经到来的“汽车时代”对实现我国政府公布的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CO2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40%-45%,节能减排的目标形成了巨大挑战。因此,如何控制燃油汽车特别是庞大数量的燃油私家车的污染物及碳排放量的增长成为重要的现实问题。
由于电动汽车具有突出的环保方面的优势,使得电动汽车的开发和研究成为各国开发绿色汽车的主流。在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优势更加显著。但目前的蓄电电池技术还存在各种问题,即使是目前能量密度相对较高的技术相对较为成熟的锂电池,也存在电池成本高、废旧电池难以处理回收的问题。
液流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低成本、高能量密度的电池技术被各国和各大汽车制造企业所关注,特别是液流电燃料蓄电技术,不但可以实现类似加油式的加注充电后的电燃料,而且可以高能量密度地低成本地实现在电网侧或发电电源侧储能调峰调频。液流电燃料目前研发的配方包括纳米流体电燃料、无机电燃料和有机电燃料三种,其中纳米流体电燃料的配方一般含有钛酸锂、硫化锂、高分子聚合物或锂锰镍氧化物;无机电燃料一般为含有铁、钒或锰的无机电燃料;有机电燃料一般为含有醌类、硝酰自由基或咯嗪的有机电燃料。但目前,还未出现有关电燃料加注及回收装置的任何方案。特别是针对液体电燃料不但有加注问题,而且还有回收问题,因此,亟待研发一种能同时满足加注和回收需求的加注回收装置。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通液体电燃料加注及回收枪及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三通液体电燃料加注及回收枪,包括三通阀、加注回收枪本体、引流软管和加注回收控制单元,所述三通阀三个接口分别连接电燃料加注管路及加注泵、电燃料回收管路及回收泵和电燃料加注回收枪管管路;
所述加注回收枪本体管一端连接三通阀,一端可插拔连接汽车电燃料储箱;
所述引流软管在加注回收枪管插入电燃料储箱时,引流软管底部抵达电燃料储箱箱底;
所述加注控制单元接收电燃料储箱液位传感器信号,控制三通阀切换,先后完成回收电燃料及加注电燃料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三通阀与加注回收枪管设计为一体式或分体连接式。
进一步的,所述加注电燃料储罐通过电燃料加注管路连接电燃料加注回收装置,所述加注管路上设置有加注泵。
进一步的,所述回收电燃料储罐通过电燃料回收管路连接电燃料加注回收装置,所述回收管路上设置有回收泵。
进一步的,所述电燃料储箱液位传感器为浮球式、浮筒式或静压式液位传感器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加注回收枪本体上有液位显示指示灯或指示屏。
进一步的,所述液体电燃料配方包括含有钛酸锂、硫化锂、高分子聚合物或锂锰镍氧化物的纳米流体电燃料或含有铁、钒或锰的无机电燃料或含有醌类、硝酰自由基或咯嗪的有机电燃料中的任意一种或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赫普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赫普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24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音频输出装置及其保护方法
- 下一篇:芯片封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