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业务和数据集成的线损合格台区的降损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73259.X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804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周晨晖;景伟强;章晓明;章琛敏;庄琛;刘兴平;潘双双;陆艳;安东;石贇超;孙钢;汪一帆;朱晓波;宋松;刘铭;晏丽芳;林俊;宋磊;郭励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供电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06 | 分类号: | G06Q50/06;G01R31/00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王晓燕 |
地址: | 31001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业务 数据 集成 合格 方法 | ||
1.基于业务和数据集成的线损合格台区的降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抽取当日线损异常升高的合格台区;
2)确定是否为现场采集设备故障造成的线损异常升高;若否,进入下一步;若是则跳至步骤6);
3)确定是否为户变关系调整错误造成的线损异常升高;若否,进入下一步;若是则跳至步骤6);
4)确定是否为计量失准造成的线损异常升高;若否,进入下一步;若是则跳至步骤6);
5)确定此次台区线损升高为正常的线损波动;
6)进行现场处理,并在现场故障处理后,观察台区线损率是否下降,若是,则结束,若否,则确定此次线损升高为较罕见的正常线损波动,继续保持观察,以确保不超过管理红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业务和数据集成的线损合格台区的降损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抽取的对象为:当日线损率值超过前一日线损率值3%的台区,且两日的线损率皆在0-7%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业务和数据集成的线损合格台区的降损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当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内存在当日采集电量数值为空的用户时,则认为此为线损升高的原因之一,在现场处理采集故障待其恢复后,再观察其线损率是否下降;若与前一日的线损差值在3%以内,则进入步骤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业务和数据集成的线损合格台区的降损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导出前一日与当日的台区下用户清单,比较两张用户清单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确定此为线损升高的原因之一,判断现场核实清单中的差异用户是否户变关系正确,若正确,则进行步骤4);若不正确,则调整正确后再观察其线损率是否下降,若与前一日的线损差值在3%以内,则进入步骤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业务和数据集成的线损合格台区的降损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判断是否为计量失准造成的线损异常升高,通过对以下疑似计量失准的所有用户进行现场核查来进行判断:
类型1:线损异常升高当天,用电量小于前一天的带电流互感器用户;
类型2:线损异常升高当天,台区内反向电量绝对值大于3度的三相非光伏用户;
类型3:线损异常升高当天,台区内任意一相电压小于180V的三相用户;
类型4:线损异常升高当天,台区内反向电量绝对值大于正向电量绝对值1度以上的单相非光伏用户;
若存在计量失准用户,则确定此为线损升高的原因之一,在故障处理后再观察其线损率是否下降;若与前一日的线损差值在3%以内,则进入步骤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供电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未经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供电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325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真空系统安全阀
- 下一篇:一种冰箱用翻转立箱机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