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和由其形成的制品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73524.4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82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李相和;朴浩根;徐瑛得;洪尚铉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天尖端材料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77/10 | 分类号: | C08L77/10;C08L77/02;C08K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张燕;王珍仙 |
地址: | 韩国全***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酰胺 树脂 组合 形成 制品 | ||
1.一种电子装置外壳,包括:
框以及与所述框的至少一个表面邻接的塑料构件,
其中所述框为玻璃框或聚碳酸酯树脂框,
其中所述塑料构件由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形成,所述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包括:
5wt%至50wt%的芳族聚酰胺树脂;
10wt%至60wt%的脂族聚酰胺树脂;
20wt%至60wt%的无机填料;和
0.5wt%至4.5wt%的聚醚酯酰胺嵌段共聚物,
其中所述聚醚酯酰胺嵌段共聚物为包括5wt%至95wt%的C6至C12氨基羧酸、内酰胺或二胺-二羧酸盐和5wt%至95wt%的聚亚烷基二醇的反应混合物的聚合物,
其中所述芳族聚酰胺树脂和所述脂族聚酰胺树脂的重量和与所述聚醚酯酰胺嵌段共聚物的重量的比在15:1至70:1的范围内,
其中,根据ASTM D1002测量,所述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具有850kgf/cm2至1,200kgf/cm2的粘合强度,所述测量是将注射成型的样品与玻璃样品之间的粘结部分在80℃下加热120秒并在室温下熟化5分钟之后在所述注射成型的样品上进行的,所述注射成型的样品具有100mm×25mm×2mm的尺寸,并通过在110℃下经过熟化的氨基甲酸乙酯类粘结剂粘结至与所述注射成型的样品具有相同尺寸的所述玻璃样品,以使所述注射成型的样品与所述玻璃样品在30mm×25mm的区域中彼此重叠,
其中,根据ASTM D1002测量,所述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具有950kgf/cm2至1,300kgf/cm2的粘合强度,所述测量是将注射成型的样品与聚碳酸酯树脂样品之间的粘结部分在80℃下加热120秒并在室温下熟化5分钟之后在所述注射成型的样品上进行的,所述注射成型的样品具有100mm×25mm×2mm的尺寸,并通过在110℃下经过熟化的氨基甲酸乙酯类粘结剂粘结至与所述注射成型的样品具有相同尺寸的所述聚碳酸酯树脂样品,以使所述注射成型的样品与所述聚碳酸酯树脂样品在30mm×25mm的区域中彼此重叠,并且
其中,如根据等式1计算的,所述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具有95%至99%的亮度恢复率:
[等式1]
亮度恢复率(%)=L1/L0×100
其中,L0为如通过色度计测量的尺寸为50mm×90mm×2mm的注射成型的样品的初始的亮度L*值,并且L1为在200g的负荷下使用黑色油性记号笔在所述样品上画间距为3mm的三条线之后,将所述样品在50℃和95%相对湿度的条件下保持1小时并且然后在25℃和50%相对湿度的条件下保持1小时,随后使用乙醇和布清洗所述样品的表面五次,如通过色度计测量的所述注射成型的样品的亮度L*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外壳,其中所述芳族聚酰胺树脂包括选自下述的组中的至少一种:芳族二羧酸和脂族二胺的聚合物以及脂族二羧酸和芳族二胺的聚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外壳,其中所述芳族聚酰胺树脂为脂族二羧酸和芳族二胺的聚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外壳,其中所述脂族聚酰胺树脂包括选自下述的组中的至少一种:聚酰胺6、聚酰胺11、聚酰胺12、聚酰胺4.6、聚酰胺6.6、聚酰胺6.10、聚酰胺6.12、聚酰胺10.10和聚酰胺10.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外壳,其中所述无机填料包括选自下述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玻璃纤维、滑石、硅灰石、晶须、硅石、云母和玄武岩纤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外壳,其中,如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测量的,所述聚醚酯酰胺嵌段共聚物具有3,000g/mol至70,000g/mol的重均分子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外壳,其中所述芳族聚酰胺树脂与所述脂族聚酰胺树脂的重量比在1:0.1至1:5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天尖端材料株式会社,未经乐天尖端材料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352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