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包防护结构及电池包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73593.5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622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孙士杰;乔延涛;刘鹏;王明;耿宇明;李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44 | 分类号: | H01M50/244;H01M50/262;H01M50/289;H01M50/249;H01M10/42;H01M10/6567;B60L58/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林波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防护 结构 | ||
1.一种电池包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结构(2),连接于电池壳体(1)内侧,且所述支撑结构(2)与所述电池壳体(1)上的防爆阀(11)或防水透气膜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透气孔(21);
调湿板(3)和压紧结构(4),所述压紧结构(4)用于将所述调湿板(3)压紧于所述支撑结构(2),所述压紧结构(4)上开设有第二透气孔(41),所述调湿板(3)被配置为能够在电池包所处的工作环境的相对湿度大于等于预设湿度时,吸收进入到所述电池包内的空气中的水蒸气,或者在所述电池包所处的工作环境的相对湿度小于预设湿度时,将吸收的水蒸气释放到所述电池包的工作环境中;
第一密封圈(61)和第二密封圈(62),所述第一密封圈(61)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2)和所述电池壳体(1)之间,且环绕所述第一透气孔(21),所述第二密封圈(62)设置于所述压紧结构(4)和所述支撑结构(2)之间,且环绕所述调湿板(3);
所述第一透气孔(21)为阶梯孔,所述调湿板(3)位于所述阶梯孔内,且抵接于所述阶梯孔的阶梯面,所述第一透气孔(21)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孔(211)和第二孔(212),所述第一孔(211)相对所述第二孔(212)靠近所述电池壳体(1),且所述第二孔(212)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所述第一孔(211)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2)朝向所述电池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圈(61)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结构(4)朝向所述支撑结构(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圈(62)设置于所述第二密封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2)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电池壳体(1),所述压紧结构(4)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支撑结构(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2)上开设有第一紧固孔,所述电池壳体(1)与所述第一紧固孔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紧固孔(12),第一紧固件(51)穿过所述第一紧固孔并伸入所述第二紧固孔(12)内,实现所述支撑结构(2)和所述电池壳体(1)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结构(4)上开设有第三紧固孔(42),所述支撑结构(2)与所述第三紧固孔(42)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四紧固孔(22),第二紧固件(52)穿过第三紧固孔(42)并伸入所述第四紧固孔(22)内,实现所述压紧结构(4)和所述支撑结构(2)的连接。
7.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防护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359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