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薄晶圆加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75531.8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0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刘锋杰;李守亮;李向坤;刘传利;刘星义;王琪;徐金金;王曰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达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7/00 | 分类号: | B24B27/00;B24B37/10;B24B41/047;B24B55/02;B24B55/06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8 | 代理人: | 郑向群 |
地址: | 25709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薄 加工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薄晶圆加工装置,其中所述的磨轮为圆盘状,所述的磨轮放置在晶圆顶部,所述的晶圆底部通过真空吸附在晶圆操作台上;所述的磨轮底部边缘设有卡槽,所述的卡槽内通过卡扣连接有磨片,所述的卡槽顶部设有水槽,且水槽贯穿磨轮顶部,所述的水槽内安装有水管;所述的磨轮中部安装有连接轴,所述的连接轴与电机连接;优点为:本发明降低晶圆边缘的崩坏率,保留晶圆边缘的厚度,降低减薄过程中因边缘过薄造成的崩坏,减少晶圆裂片,提高晶圆的成品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晶圆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超薄晶圆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半导体领域晶圆的背面减薄工艺单一,通常减薄后晶圆的厚度在150微米及以上。当减薄后晶圆的厚度在120微米及以下时,由于加工的晶圆太薄,在进行减薄工艺时,晶圆边缘容易崩坏,导致晶圆裂片,造成晶圆成品率偏低。
现有方法通过大尺寸磨轮的高速旋转逐渐的将晶圆片减薄,因为高速的摩擦减薄会产生大量的热,需要在晶圆外通过高压水冲降低磨轮的温度。磨轮的直径会大于晶圆的直径。目前生产线大多采用该种方法对晶圆进行减薄处理。减薄后晶圆的尺寸厚度大于150微米及以上时,晶圆的碎片率不高,但是当减薄后晶圆的尺寸小于120微米时,由于边缘较薄,在高速摩擦中,容易崩坏,导致晶圆的碎片率会比较高,造成晶圆的浪费,增加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超薄晶圆加工装置。
本发明新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薄晶圆加工装置,包括磨轮、水槽、磨片及连接轴,所述的磨轮为圆盘状,所述的磨轮放置在晶圆顶部,所述的晶圆底部通过真空吸附在晶圆操作台上;所述的磨轮底部边缘设有卡槽,所述的卡槽内通过卡扣连接有磨片,所述的卡槽顶部设有水槽,且水槽贯穿磨轮顶部,所述的水槽内安装有水管;所述的磨轮中部安装有连接轴,所述的连接轴与电机连接。
所述的卡槽为8个。
所述的磨片为8个。
所述的磨片为硅、氮化硅或金刚石。
所述的磨轮为硅、氮化硅或金刚石。
所述的磨轮直径小于晶圆直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降低晶圆边缘的崩坏率,保留晶圆边缘的厚度,降低减薄过程中因边缘过薄造成的崩坏,减少晶圆裂片,提高晶圆的成品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磨轮、2为水槽、3为磨片、4为连接轴、5为晶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超薄晶圆加工装置,包括磨轮1、水槽2、磨片3及连接轴4,所述的磨轮1为圆盘状,所述的磨轮1放置在晶圆5顶部,所述的晶圆5底部通过真空吸附在晶圆操作台上;所述的磨轮1底部边缘设有卡槽,所述的卡槽内通过卡扣连接有磨片3,所述的卡槽顶部设有水槽2,且水槽2贯穿磨轮1顶部,所述的水槽2内安装有水管;所述的磨轮1中部安装有连接轴4,所述的连接轴4与电机连接。
所述的卡槽为8个。
所述的磨片3为8个。
所述的磨片3为硅、氮化硅或金刚石。
所述的磨轮1为硅、氮化硅或金刚石。
所述的磨轮1直径小于晶圆5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达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科达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55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锰高铬耐磨衬板及其生产工艺
- 下一篇:高压电力试验车载翼展箱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