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刹车蓄能助力启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75715.4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84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张继东;马大旺;王文锭;武海洋;左峻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T1/10 | 分类号: | B60T1/10;H02J7/14 |
代理公司: | 芜湖思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38 | 代理人: | 张福敏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刹车 蓄能 助力 启动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刹车蓄能助力启动装置,涉及汽车制动领域,包括下箱体和上箱体,所述下箱体内设有电磁离合器、一级飞轮、二级飞轮和传动齿轮,一级飞轮与二级飞轮啮合构成一级蓄能机构,二级飞轮还通过二级飞轮轴和联轴器与发电机连接构成二级蓄能机构,所述发电机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下箱体上,通过设置一级蓄能机构既能够吸收刹车制动浪费的能量,又能反向助力汽车启动,减少能量损耗,同时设置二级蓄能机构,再不需要一级蓄能机构反向助力汽车启动,能够转化机械能为电能进行储存,减少能量损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刹车蓄能助力启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同时在能源危机与全球环境恶化的双重环境下,节能减排、降低汽车能量损耗已经成为促进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于新能源车型,无论是纯电动车还是油电混合形动力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基本上都是标配。
在一般内燃机汽车上,对于汽车制动能量的回收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当一般内燃机汽车制动时,制动系统中制动盘和制动钳会摩擦产生很多热能,造成很大的能量浪费。飞轮蓄能储能密度大、高效性强,但是储能时间短的问题。现有技术关于刹车制动能量的回收只能通过发电机把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回收的能量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刹车蓄能助力启动装置,通过设置一级蓄能机构既能够吸收刹车制动浪费的能量,又能反向助力汽车启动,减少能量损耗,同时设置二级蓄能机构,再不需要一级蓄能机构反向助力汽车启动,能够转化机械能为电能进行储存,减少能量损耗。
一种汽车刹车蓄能助力启动装置,包括下箱体和上箱体,所述下箱体内设有电磁离合器、一级飞轮、二级飞轮和传动齿轮,所述一级飞轮、二级飞轮和传动齿轮分别通过一级飞轮轴、二级飞轮轴和输入轴转动连接于下箱体的侧壁上,所述电磁离合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下箱体内的左侧位置,且电磁离合器还通过输入轴连接有输入齿轮,所述输入齿轮与传动齿轮分别位于电磁离合器的两端,所述输入齿轮转动连接于下箱体外的左侧并与汽车传动轴上的传动轴上齿轮啮合,所述传动齿轮与一级飞轮啮合,且一级飞轮还与二级飞轮啮合构成一级蓄能机构,所述二级飞轮还通过二级飞轮轴和联轴器与发电机连接构成二级蓄能机构,所述发电机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下箱体上。
优选的,所述上箱体固定连接在下箱体上并盖住电磁离合器、一级飞轮、二级飞轮和传动齿轮。
优选的,所述下箱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汽车传动系统变速器与主减速器之间的传动轴的垂直位置。
优选的,所述输入齿轮与传动轴上齿轮的模数相同。
优选的,所述电磁离合器由汽车的电控系统控制,当电磁离合器处于结合状态,即汽车刹车蓄能助力启动系统开始处于刹车蓄能状态或是助力启动状态;而当电磁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即汽车刹车蓄能助力启动系统不工作,汽车处于行驶或静止状态。
优选的,所述汽车传动轴通过万向节连接于汽车传动系统。
优选的,一种汽车刹车蓄能助力启动装置的使用策略,其特征在于:
一、当汽车正常行驶时,电磁离合器分离,汽车刹车蓄能助力启动装置不参与工作;
二、当汽车制动时,电控系统控制电磁离合器结合,汽车传动系统的电控模块通过汽车传动轴与汽车刹车蓄能助力启动装置结合,汽车刹车蓄能助力启动装置开始蓄能,汽车停下之后,电控模块使电磁离合器分离,蓄能结束,具体分为两种情况:
(一)汽车制动停止后短时间内启动,一级蓄能机构起主要蓄能作用,并释放少量能量给二级蓄能机构,二级蓄能机构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储存,汽车重新启动后,电控模块使电磁离合器结合,一级蓄能机构释放能量助力汽车启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未经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57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