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桩梁板装配式横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76023.1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48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崔磊;盛佳珺;杭建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E02D27/14;E02D27/52 |
代理公司: | 上海互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32 | 代理人: | 成秋丽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桩梁板 装配式 横梁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桩梁板装配式横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涉及港口码头工程领域,包括装配式横梁、预制纵梁、基桩、桩帽、纵横节点、台坎、叠合面板。桩帽设置在基桩上,装配式横梁吊运安装在桩帽上,装配式横梁与桩帽之间通过台坎固定连接,装配式横梁两侧通过纵横节点与预制纵梁固定连接,也使得纵梁形成连续梁结构,叠合面板铺设在装配式横梁及预制纵梁的上部。本发明提供了荷载承受力强、安装频次少、施工衔接快、工期短、造价低、利于环境保护的一种高桩梁板装配式横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港口码头工程领域,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高桩梁板装配式横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高桩梁板码头工程中,常用的桩帽节点型式上部梁板结构往往采用:①整体现浇横梁(现浇上桩帽部分纳入现浇横梁范畴)或②在桩帽节点之间分段预制安装横梁并浇筑上桩帽节点连成整体的结构。
对于①,现场现浇砼方量巨大,且往往必须通过分段分层现浇的方法,工序多、养护及形成强度的时间长,一旦船机安排不到位,易造成窝工。且若发生模板工程质量差的情况,则易造成漏浆污染水域环境。对于②,横梁分段预制会造成现场吊运安装工作量大,座浆、起吊、纠偏、安装等工序不断重复。并且,现浇砼与预制砼结合处也容易因温控等原因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
如何有效采用装配式横梁,确保结构整体性及使用功能,减少现场现浇量、吊装工作量、缩短工期、降低造价,是设计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桩梁板装配式横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桩梁板装配式横梁结构,包括装配式横梁、预制纵梁、支撑结构、纵横节点、台坎、叠合面板、预留孔洞、水电管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横梁为整体预制,所述装配式横梁呈矩形块状结构,装配式横梁长度即为码头横向宽度,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基桩、桩帽,所述桩帽设置在基桩上端,所述支撑结构在所述装配式横梁下方沿装配式横梁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组;各所述桩帽内预埋设有纵向预留钢筋,所述纵向预留钢筋向上延伸出桩帽的上表面,所述纵向预留钢筋设置有两组,分别位于所述桩帽与所述装配式横梁搭接面的两侧,且两组所述纵向预留钢筋之间形成用于安装装配式横梁的安装槽,各所述桩帽上的安装槽连通设置形成横梁放置槽;所述装配式横梁吊运安装在横梁放置槽中,所述装配式横梁内预埋设置有横向预留钢筋,所述横向预留钢筋水平伸出装配式横梁的宽度方向两侧,所述横向预留钢筋设置有若干组,组数与所述桩帽数量相同,且各组所述横向预留钢筋与所述纵向预留钢筋位置交错对应,形成台坎的钢筋骨架,所述台坎采用快硬聚合物水泥砂浆浇筑;所述预制纵梁吊运安装在装配式横梁两侧的所述台坎上,每块所述台坎上设置有若干块预制纵梁,各块所述预制纵梁靠近装配式横梁一侧延伸设置有第一连系预留钢筋,所述装配式横梁内预埋有第二连系预留钢筋,所述第二连系预留钢筋外伸出装配式横梁宽度方向两侧,且所述第一连系预留钢筋与所述第二连系预留钢筋位置交错对应,形成所述纵横节点的钢筋骨架,浇筑混凝土形成所述纵横节点;所述叠合面板铺设在装配式横梁及所述预制纵梁上部,所述预留孔洞及所述水电管线在所述装配式横梁预制时即完成开孔及埋设。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每块所述台坎上设置的预制纵梁超过两块时,各所述预制纵梁均沿台坎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台坎上。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制纵梁包括边梁及中纵梁,所述边梁呈单侧牛腿结构,所述中纵梁呈双侧牛腿结构。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桩帽呈矩形块状结构,两组所述纵向预留钢筋分别设置在桩帽宽度方向两侧,且两组所述纵向预留钢筋关于所述桩帽中垂线对称设置。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纵向预留钢筋与横向预留钢筋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固定,形成所述台坎的钢筋骨架。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系预留钢筋与第二连系预留钢筋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固定,形成所述纵横节点的钢筋骨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60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