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雷氏普罗威登斯菌rtxD基因引物及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78369.5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23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吕爱军;叶明皓;胡秀彩;孙敬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农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9 | 分类号: | C12Q1/689;C12Q1/6851;C12Q1/06;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韩晓梅 |
地址: | 300384***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普罗 威登斯菌 rtxd 基因 引物 荧光 定量 pcr 检测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雷氏普罗威登斯菌rtxD基因引物及荧光定量PCR检测,所述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下:RD‑F:SEQ NO.1;RD‑R:SEQ NO.2。本发明引物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成本低廉,能够利用其快速检测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如由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所导致的疾病,为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减少雷氏普罗威登斯菌的危害,对人类、兽和鱼类的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雷氏普罗威登斯菌rtxD基因引物及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雷氏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 rettgeri)属于肠杆菌科,普罗威登斯菌属。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体等自然环境中。雷氏普罗威登斯菌不仅影响鱼、虾、龟鳖、鳄等水产动物健康养殖,而且对人类饮食构成潜在危害。目前认为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是条件致病菌,作为一种“人-兽-鱼”共患病病原菌,主要导致心包炎、尿道炎、腹泻等疾病。研究表明,人类感染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可引发腹泻、肺炎、尿道炎等多种疾病。近年来,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可以导致鱼、虾、鳖等多种水产动物发病死亡,且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对很多抗生素产生耐药,其产生的金属β-内酰胺酶可以水解所有的β-内酰胺类药物,造成细菌的多重耐药性,感染之后几乎无药可用,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已经受到广大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目前在人-兽-鱼疾病领域尚未有雷氏普罗威登斯菌荧光快速诊断技术。
由于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对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危害,目前在人-兽-鱼疾病领域尚未有雷氏普罗威登斯菌荧光快速诊断技术,所以急需开发一种针对此菌的快速检测的手段。
通过检索,尚未发现与本发明专利申请相关的专利公开文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雷氏普罗威登斯菌rtxD基因引物及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和应用,该引物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成本低廉,能够利用其快速检测雷氏普罗威登斯菌,为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减少雷氏普罗威登斯菌的危害,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荧光定量PCR检测雷氏普罗威登斯菌rtxD基因引物,所述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下:
RD-F:SEQ NO.1;
RD-R:SEQ NO.2。
一种利用如上所述的基因引物荧光定量PCR检测雷氏普罗威登斯菌的方法,步骤如下:
⑴提取待测细菌样品DNA;
⑵以步骤⑴中所提取的DNA为模板,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扩增雷氏普罗威登斯菌rtxD基因,其中所使用引物的核苷酸序列为RD-F和RD-R,在58-61℃退火阶段根据荧光信号积累确定Cq值,在扩增条件后增加65℃至95℃,进行融解曲线分析;
⑶雷氏普罗威登斯菌的标准曲线的绘制:根据所选用的重组质粒作为模板,进行荧光定量扩增,绘制标准曲线;
⑷实验结果判定标准:若阴性对照品无Cq值,且无规则扩增曲线,同时Cq值应在15-35之间,扩增曲线规则,判断为阳性,并将所得Cq值在步骤⑶中所得标准曲线上确定样品中雷氏普罗威登斯菌的数量;反之,判断为阴性。
而且,所述步骤⑵中荧光定量PCR方法中使用的荧光染料为TB Green II。
而且,所述步骤⑶中重组质粒DNA的浓度为1.0×103-1.0×107拷贝/反应,绘制标准曲线,E=99.1%,R2=0.999。
而且,所述步骤⑵的具体步骤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农学院,未经天津农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83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切换不同设备工作的三维打印机
- 下一篇:一株多食鞘氨醇杆菌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