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驱动装置、介电弹性体致动器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80485.0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92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杨桂林;张昊;张驰;谷乐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41/047 | 分类号: | H01L41/047;H01L41/09;H01L41/29;H02N2/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进联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0 | 代理人: | 龙伟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装置 弹性体 致动器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介电弹性体致动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介电弹性体和液态金属;
将所述液态金属附着于所述介电弹性体的两侧表面,得到所述介电弹性体致动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电弹性体致动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液态金属附着于所述介电弹性体的方式包括以下之一:涂刷法、化学镀膜法、真空填充法。
3.一种介电弹性体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电弹性体致动器包括:第一介电弹性体、第一液态金属电极、第二液态金属电极,其中,所述第一液态金属电极和所述第二液态金属电极分别附着于所述第一介电弹性体的两侧表面,且所述第一液态金属电极和所述第二液态金属电极能够随所述第一介电弹性体发生平面应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电弹性体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电弹性体及其两侧表面附着的所述第一液态金属电极和所述第二液态金属电极呈平面状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电弹性体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电弹性体致动器还包括绝缘层,所述第一介电弹性体及其两侧表面附着的所述第一液态金属电极和所述第二液态金属电极呈卷绕的筒状设置,所述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液态金属电极和所述第二液态金属电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介电弹性体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为第二介电弹性体。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电弹性体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电弹性体及其两侧表面附着的所述第一液态金属电极和所述第二液态金属电极交替折叠为立体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电弹性体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电弹性体致动器还包括第一引出电极和/或第二引出电极,其中,所述第一引出电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液态金属电极,所述第二引出电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二液态金属电极。
9.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介电弹性体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第一液态金属电极和所述第二液态金属电极的液态金属中掺杂有固态金属微粒或固态金属离子。
10.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如权利要求3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介电弹性体致动器,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利用所述介电弹性体致动器在厚度和/或面积上产生的电致形变产生作用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048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